华莱坞电影研究的基本内涵、方法取径与实践展望
本文选题:华莱坞 切入点:电影研究 出处:《当代传播》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电影场域长期以来充满多种概念之争议。华莱坞作为电影研究新近概念,则是观察中国电影新时期图景变化的一扇窗口。华莱坞建构的理论内涵一方面包含了与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全球电影工业典范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如何在复杂的中华性脉络中重新寻找检视民族电影工业的整合性视角,无疑方是核心命题依归。基于既有华莱坞论述所形成的共识,已经至少形成涵盖批判性政治经济学、历史维度分析、跨国分析以及产业经济分析在内的交叉化方法体系。在创新自身理论视野的过程中,华莱坞研究或可注意如下四种实践面向:即文化杂糅的电影史观、融合媒介的内容商品、软实力形态的全球符号、公共空间化的观念生产,从而促进华莱坞概念成为可供当代传播影视学进一步讨论、提炼与实践的知识架构。
[Abstract]:The field of Chinese cinema has long been full of controversy of many concepts. It is a window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the Chinese film landscape in the new era.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s of Warwick's construction include, on the one hand,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model of the global film industry represented by Hollywood.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is no doubt that how to re-search the integrated angle of view to examine the national film industry in the complex Chinese context is the core proposition. It has formed at least a system of intersecting methods including critical political economy, historical dimension analysis, transnational analysis and industrial economic analysis. In the process of innovating its ow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Warwick's research may focus o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of practice: cultural hybridity of film history, integration of media content and commodities, global symbols of soft power, and production of public space. Thus to promote the concept of Warwick as a knowledge framework for further discussion, refinement and practice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film and television science.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分类号】:J9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皮埃尔·索尔兰,刘云舟;电影研究与社会科学[J];东南学术;2000年03期
2 聂伟;;新生代电影研究之六:张扬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史蒂芬·吕斯特;萨尔玛·莫娜尼;侯娇婴;;分隔渐隐——对生态电影研究的定义和定位[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4 帕·彼得罗 ,肖模;通俗文化和女子气:电视在电影研究中的“地位”[J];世界电影;1990年03期
5 曾耀农;电影研究与接受美学[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曾耀农;电影研究与接受美学[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7 张会军;翱翔的自由 对几部新导演处女作的电影研究[J];电影艺术;2004年06期
8 ;上海交通大学推出《美国电影研究文丛》[J];世界电影;2004年06期
9 陈犀禾,刘宇清;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研究——中国电影研究趋势的几点思考[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王海洲;视点及其文化意义:当代中国城市电影研究[J];电影艺术;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孙绍谊;;多样性与学科“危机”:转型中的电影研究[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虞吉;;重拟的知识体系:从“像”到“像化叙述”[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韩敏;;少女的爱欲与成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少女成长电影研究[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肖诗予;;李安电影研究[A];2013福建省传播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陈晓云;;作为电影研究社会维度之一的明星研究[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王利丽;;电视剧中的北京城市空间[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周安华;;电影研究的比较艺术学视界[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方华;迪娜:圣·安德鲁斯大学电影研究中心的灵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记者 陈香;北大着手培养电影研究学术人才[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张英进;跨学科:电影研究的特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本报首席记者 邵岭;城市为什么需要电影节[N];文汇报;2014年
5 王昶;英语世界的中国电影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0年
6 高娟;中国电影研究的突破点[N];光明日报;2003年
7 宋维才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11中国电影研究:稳步推进既有格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2013年《斯大林格勒》创史上最高[N];中国电影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钱力;电影节,不光有红地毯[N];中国文化报;2014年
10 徐德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银幕》与英国电影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晓波;流行文化视角下的哥特式电影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军;中国越战电影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3 唐曼曦;深情暗涌—香港同性恋电影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4 杨超;金基德悲剧电影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单桂芬;许秦豪电影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窦娟;1980年代以来台湾成长题材电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宋小妍;李玉电影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8 王妍丹;视觉文化下的景观电影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岩;美国战争电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周燕;跨越边界—王颖电影研究[D];北京电影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1610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610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