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如何践行教育的使命
本文选题:电影艺术 切入点:思想导向 出处:《艺术百家》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尽管对电影的多重阐释具有某种天然的合理性,但我们还是要避免对电影的阐释陷入某种相对主义的境地——在强调电影的思想属性的时候把电影当作"启示录",在谈到电影的商业属性的时候把电影当作"摇钱树",在谈到电影的艺术属性的时候把电影当成"通天塔",在谈到电影的教育属性的时候把电影当作"教科书"。事实上,没有人会为了受教育去买票看电影,可确实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看完电影后受到了强烈而深刻的教育。电影不是直接用于教育人的艺术,电影的教育的理念必须经过稀释,融化到影片的叙事系统之中,变为一种内在于电影肌体之中的感性元素,才能够真正起到教育观众的作用。
[Abstract]:Although the multiple interpretation of the film has some natural rationality, But we have to avoid falling into a certain relativism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films-to use films as "apocalyptic" when they emphasize the ideological attributes of films, and as "rocking money" when it comes to the commercial attributes of films. Tree, when talking about the artistic attributes of movies, think of movies as "tower of the sky", when talking about the educational properties of movies, think of movies as "textbooks." in fact, No one will buy a ticket to watch a movie for education, but there are indeed thousands of people who have received a strong and profound education after watching the film. The film is not directly used to educate the art of people. The concept of film education must be diluted. Only by melting into the narrative system of the film and becoming a perceptual element in the body of the film can it really serve as an education for the audience.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
【分类号】:J9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扬;好电影就具有商业性[J];电影艺术;2000年02期
2 陈咏;网络时代的电影与电影中的网络[J];电影艺术;2001年02期
3 鲍·瓦特逊,徐建生,李鸿祥;品位无可争辩:图利电影与电影理论的局限[J];世界电影;2001年02期
4 龙熙芳;电影诞生历险记[J];桌面出版与设计;2001年03期
5 王达成;数字电影[J];影像技术;2002年01期
6 陆孝修;非洲电影概况[J];当代电影;2003年04期
7 白木 ,子荫;电影史话:第一次活动照相[J];影视技术;2003年06期
8 崔斌箴;整体电影史观的兴起与评价[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陈栩翔;为什么我们需要数字电影[J];现代电视技术;2003年11期
10 崔斌箴;整体电影史观的兴起与评价[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圣达;;电影在东南亚:发展、问题和前景[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3 丁亚平;;电影史的视界:方法与范式——兼谈人物志电影研究[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祁林;;景观电影之“景观”魅力探源[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海日寒;;新时期蒙古族电影的文化与艺术问题[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6 王准;;数字时代的电影特效创作[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3年
7 施梅轻;陈冠平;李淑英;;农村16毫米电影中间片国产化研究[A];2011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1年
8 孙绍谊;;新媒体与早期电影[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任庭义;;论电影与青年文化消费[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10 王婷;;论数字时代电影版权侵犯的内生救济——〈阿凡达〉带给电影产业的“潘多拉”[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军;聪明和不聪明的电影[N];中国电影报;2014年
2 本报驻瑞典记者 刘仲华;瑞典 让电影发扬光大民族文化[N];人民日报;2003年
3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 童刚;继承百年电影传统 谱写新的电影篇章[N];中国电影报;2006年
4 何勇海;数字电影:高票价的颠覆者[N];民营经济报;2006年
5 王宜文;意大利:一棵枝繁叶茂的“电影树”[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张晋锋;建立和谐电影生态 推动电影大发展大繁荣[N];中国电影报;2007年
7 江嫣;恶搞电影的“功”与“罪”[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徐爱龙;电影:流光中远去的风景[N];甘肃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胡嵘;奥运官方电影出征全球[N];中国电影报;2008年
10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戎;印巴电影相互解禁 南亚电影争奇斗艳[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芳;中国主旋律影视剧表达主流意识形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岩;试论电影空间叙事的构成[D];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
3 熊斌勇;中国电影产业规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年
4 张佳佳;邵氏电影:“文化中国”的想象与类型话语的建构[D];浙江大学;2017年
5 段运冬;电影,作为隐喻的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6 李静;新时期体制演变中的电影进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刘_";基于认知符号架构下电影深层体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侯微;战争电影与国家认同[D];复旦大学;2009年
9 康尔;电影表述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
10 孟岩;泰中动作电影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佳育;电影的商业性对电影美术造型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2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静雯;心理分析视域下的电影观照[D];河北大学;2009年
4 谢丽佳;图片电影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5 许燕燕;电影生产力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胡晓东;生态电影的人文思考[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2年
7 洪启龙;“生活的发现”:从现实走向“极简”的银幕哲思[D];西南大学;2015年
8 邓延庆;李玉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9 罗婧婷;中国内地小妞电影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袁凌轩;中国续集电影创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155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615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