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彼得.杰克逊导演论

发布时间:2018-06-02 22:10

  本文选题:彼得.杰克逊 + 魔戒 ; 参考:《西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彼得.杰克逊作为一个拍摄恐怖喜剧电影起家的新西兰导演,因为拍摄改编自J.R.R.托尔金的著作《魔戒》三部曲的同名电影系列而闻名于世。《魔戒》在商业和口碑上的双重成功证明了彼得.杰克逊对于特效技术的高度利用和幻想型题材的准确把握能力;同时,通过拍摄制作《魔戒》三部曲,彼得杰克逊作为主创之一所建立起来的维塔工作室对于3D技术和特效制作等电影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也表现在杰克逊接下来的作品中,进一步地诠释着他的影像风格和叙事特色,并影响着电影产业发展的格局。 本文通过研究彼得.杰克逊在创作《魔戒》电影之前的早期作品、《魔戒》电影系列与《魔戒》之后的作品等,试图探讨杰克逊如何从一个拍摄低成本制作电影转变成拍摄以超高投资大制作的电影的导演,并解释他创作风格和特点的形成与发展。希望给中国本士电影市场幻想型题材作品的发展和提升予以启发。
[Abstract]:Peter. Jackson started out as a New Zealand director of horror comedy because the film was adapted from J.R.R. Tolkien's book, the Lord of the Rings trilogy, is well known for its film series of the same name. The dual success of the Lord of the Rings in business and word of mouth proves Peter. Jackson had a high degree of use of special effects technology and an accurate grasp of fantasy themes. At the same time, he produced the Lord of the Rings trilogy,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fil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ch as 3D technology and special effects production, by Peter Jackson, one of the main creators, was also reflected in Jackson's subsequent works. It further interprets his image style and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s the pattern of film industr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tudies Peter. Jackson's early works before the creation of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ilms of the Lord of the Rings and the works after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Jackson's transition from a low cost film to a director who makes a film with a high investment, and explain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s creative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s. I hope to enlighte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the fantasy theme works in the Chinese film marke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9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兴云;;失明也是一种幸福[J];家庭护士;2004年05期

2 毛斯;;我的世界我做主——彼得·杰克逊[J];电影新作;2005年06期

3 晏虹;美国史学界关于安德鲁·杰克逊及其时代的研究[J];世界历史;2005年02期

4 雷晓宇;;迈克尔·杰克逊的隐疾[J];中国企业家;2009年13期

5 ;各国歌迷悼念迈克尔·杰克逊[J];新闻三昧;2009年07期

6 谭丽;;杰克逊身边有张吃人金钱网[J];兰台内外;2009年05期

7 南方;;在给杰克逊当按摩师的日子里[J];金融经济;2010年05期

8 李艳;;国内外关于安德鲁·杰克逊思想的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03期

9 ;台北之行:麦克·杰克逊的危险之旅[J];国际新闻界;1993年06期

10 马元;;美国黑人歌王杰克逊访谈录[J];国际人才交流;1993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邹强;杰克逊亿万遗产争夺战序幕开启[N];法制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席大伟;杰克逊与网络:是谁“成就”了谁?[N];通信信息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焦雯;1990:杰克逊未能成行的中国大陆之旅[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杨可青 整理;杰克逊死亡案再开庭[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5 薛洪涛;美天王巨星杰克逊私人医生认罪但不忏悔[N];法制日报;2011年

6 嘉瑞基外汇之星 李映辰;美元强势冲高 关注杰克逊霍尔年会[N];经济参考报;2014年

7 牛震;我们在期待来自中美贸易的订单[N];经理日报;2006年

8 本报驻美国记者  唐勇;港城大手笔[N];人民日报;2006年

9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牛震;一座美国城市的“中国梦”[N];文汇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汪嘉波;迈克尔·杰克逊的哀荣启示[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尹佳;杰克逊时代的“民主宣言”[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2 胡新勇;杰克逊民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高洁;美国政治中霸权与民主的根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贺会平;杰克逊时期美国的市场革命及其社会反应[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朱辉;论杰克逊时代的美国民主[D];浙江大学;2008年

6 罗惠君;论雪莉·杰克逊在《同野人生活》和《抚养魔鬼》中对人物形象的幽默刻画[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年

7 程英子;彼得.杰克逊导演论[D];西南大学;2014年

8 李雯欣;彼得·杰克逊的暴力奇幻世界[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703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9703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a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