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间坐标”到“意义坐标”——“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表征意义与深层实现之道
本文选题:科幻电影 + “时间坐标” ; 参考:《艺苑》2016年02期
【摘要】:2015年,一批科幻电影项目集中涌现,中国电影科幻类型空白或将终结,"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之名呼之即出。本土科幻片大规模启动的事实足以支撑"元年"作为"时间坐标"成立,但由于作品尚未经历市场及艺术评判,距离达成意义层面的"元年"概念仍相去甚远。必须正视,此次科幻片小型"井喷"为商业、资本主导下的必然,而非创作成熟的自然。科幻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中长期空白源于先天不利与类型特殊性带来的高风险,"元年"现象的出现具有标志性意义更具实践价值,尽管困难重重,要肯定此乃值得冒险的开端。中国科幻电影从诞生之现象到深层意义达成,"时间坐标"到"意义坐标"的实现长路漫漫,探索中国科幻电影发展之道,如今虽有迹可循,毕竟任重道远。
[Abstract]:In 2015, a collection of sci-fi films has sprung up and the Chinese sci-fi genre is likely to end, with the first year of the Chinese sci-fi film appearing as its first name. The fact that local sci-fi films started on a large scale is enough to support the "first year" as a "time coordinate", but because the works have not experienced the market and art judgment, the concept of "first year" is still far from reaching the level of meaning. Must face up to, this small science fiction film "blowout" for the commercial, capital-led necessity, rather than the creation of mature nature. The long gap in the history of sci-fi films in Chinese film history stems from the high risk brought by the innate disadvantage and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types. The appearance of the "first year" phenomenon is of more practical value,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it is a start worth taking risks to be sure. The realization of Chinese sci-fi film from birth to deep meaning and from time coordinate to meaning coordinate is a long way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ci-fi film, although there is a trail to follow now, after all, there is a long way to go.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J9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伦;温晓红;;中国电影需要编织自己的“科幻梦”——由好莱坞科幻电影引发的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08期
2 虞吉;电影的奇观本性──从梅里爱到美国科幻电影的理论启示[J];当代电影;1998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闻达;中国科幻类型电影现状成因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2 祝季冬;近十年美国科幻电影的哲学诉求[D];西南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琰;;从“时间坐标”到“意义坐标”——“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表征意义与深层实现之道[J];艺苑;2016年02期
2 陈跃成;;基于数字新媒体的视觉艺术创新研究[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3 张航瑞;;游戏、电影和接受者:跨媒介时代融合的新方式[J];电影新作;2016年01期
4 杨飞;;好莱坞科幻影片的叙事策略与文化符码[J];电影文学;2015年23期
5 朱海澎;;从《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影像真实感[J];影视制作;2015年11期
6 李刚;;谱系化与升级重构: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的概念设计与奇观复现[J];当代电影;2015年09期
7 赵凤群;;影视奇观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J];商;2015年29期
8 张经武;;机制与模式:电影艺术如何影响城市创意产业[J];文化产业研究;2015年02期
9 符梨;;好莱坞科幻电影的人物构建[J];电影文学;2015年08期
10 周曙;;科幻类型电影中的大众文化特性初探[J];大众文艺;2015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茂;童牛奖优秀故事片创作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2 时曼卿;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D];西南大学;2015年
3 向乃玉;科幻电影的科学教育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朱壹;科幻电影中的“反派角色”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孙晓馨;人文关怀视域下的当代西方科幻影片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年
6 杨欣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胡静;;浅谈中国科幻电影缺失的原因[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2 虞吉;电影的奇观本性──从梅里爱到美国科幻电影的理论启示[J];当代电影;1998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华中;科幻小说时间、空间形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何燕李;宗教和美学意识的关系及其对电影艺术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海棠;斯皮尔伯格电影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虞晓;幻光魅影背后的身份指认[D];西南大学;2006年
5 李艳;“虚拟现实”科幻电影的叙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荔;论科幻电影中的“虚幻”与“真实”[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7 赵起;后工业化发展对科幻电影创作观念的影响[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8 黄丽场;从人工智能科学的发展看人工智能哲学的走向[D];四川大学;2003年
9 黄学龙;论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雪;;科幻电影中的未来技术[J];互联网周刊;2006年03期
2 ;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不再遥远[J];每周电脑报;2006年17期
3 Rain;;科幻电影中的未来技术[J];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7年01期
4 P.Weingart;C.Muhi;P.Pansegrau;程萍;;科幻电影中的科学和科学家[J];科普研究;2008年05期
5 李娟;;科幻电影中的跨种族交际[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6 柳祖涛;骆俊华;;科幻电影中关于人类环境保护的警示[J];电影文学;2010年07期
7 王一鸣;黄雯;曾国屏;;中美科幻电影数量比较及对我国科幻电影发展的几点思考[J];科普研究;2011年01期
8 ;科幻电影专用?[J];消费电子;2011年09期
9 张翔宇;吴航行;;中国科幻电影的现状及其思考[J];电影评介;2011年13期
10 思郁;;《环形使者》:宿命与希望[J];商周刊;2012年2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科幻电影路在何方[N];大众科技报;2003年
2 徐建华;科幻电影离科学到底有多远(二)[N];科技日报;2005年
3 严蓬;域外科幻电影:从恐惧到忧虑[N];中国艺术报;2010年
4 主讲人 詹想 整理 本报记者 马之恒;天文:科幻电影的灵感“宝库”[N];北京科技报;2011年
5 吴学安;国产科幻电影如何“扶得起”[N];中国文化报;2013年
6 徐刚;国产科幻电影如何铸就神话[N];团结报;2013年
7 胡祥;用社会学视角拍一部科幻电影[N];北京日报;2014年
8 记者 周琳 吴霞 许晓青;刘慈欣:中国科幻电影没经验也得拍[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9 陈雪;科学家抨击科幻电影中的科学漏洞[N];大众科技报;2004年
10 徐建华;科幻电影离科学到底有多远(一)[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英;科幻电影的叙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赵起;后工业化发展对科幻电影创作观念的影响[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3 沈东;论科幻电影的剧作模式[D];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1992年
4 匡妥;从受众体验看科幻电影的审美效应[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5 韩福龙;科幻电影中的神话叙事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勇;从科幻电影看科学自由[D];广西大学;2012年
7 历佳;科幻电影的科技传播功能解析[D];东北大学;2010年
8 时曼卿;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D];西南大学;2015年
9 朱壹;科幻电影中的“反派角色”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10 吴孟逸;新好莱坞科幻电影外星人形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12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012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