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伽达默尔解释学与《第七封

发布时间:2018-06-18 01:19

  本文选题:伽达默尔 + 伯格曼 ; 参考:《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艺术作品中,伽达默尔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审美的快感和体验,最主要的是关于人类世界里的整体经验。他将艺术作品的存在形式与游戏相提并论,指出艺术作品的意义是通过作品本身衍化而生,从而达到观者和作品交融而存的全新的统一体,而艺术作品中所呈现我们对真理的经验则彰显了真理的普遍性。在伽达默尔的学说中,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哲学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哲学问题与艺术审美在某种形式上融为一体。 而在各种艺术形式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电影艺术作为一种以声音及画面为传播媒介的艺术形式,其同时兼并着时间艺术及空间艺术的性质。电影艺术通过时间及空间的变换来塑造银幕形象,通过时间及空间的组合借助观众的视觉及听觉来反应体现生活和思想感情。德勒兹认为电影不是对外在真实的表现,而认为它是一种创造新的运动、时间组织方式的本体论实践。本文将以英格玛·伯格曼的代表作《第七封印》为切入点,本文试图以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作为基础,由对影片的分析、电影语言的分析上升为对电影本体论的研究。对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研究在国内外比较成熟,但运用解释学对影片的分析还不够全面。本文的意义在于找出伽达默尔和伯格曼在哲学层面的共同点,把影片分析提升到另一个层面。
[Abstract]:In the works of art, Gadamer focuses not only on aesthetic pleasure and experience, but also on the whole experience in the human world. He compared the forms of existence of works of art to games,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meaning of works of art was derived from the works themselves, thus achieving a new unity between the viewer and the works. Our experience of truth in works of art shows the universality of truth. In Gadamer's theory, the understanding of art works became a philosophical problem for the first time in a true sense, and on this basis, philosophical problems and artistic aesthetics were integrated in some form. Among all kinds of art forms, the film art, which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as an art form with sound and picture as the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merges the nature of time art and space art at the same time. Film art portrays the screen image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ime and space.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ime and space, it reflects life and thoughts and feelings with the help of the audience's vision and hearing. Deleuze thinks that the film is not an expression of the external reality, but an ontological practice of creating a new movement, time organization. This paper will take Ingmar Bergman's masterpiece, the Seventh Seal,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ry to use Gadamer's Truth and method as the basi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film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film language to the study of the film ontology. The hermeneutics of Gadamer is m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but the analysis of the film by hermeneutics is not comprehensive enough.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find out what Gadamer and Bergman have in common in philosophy and to elevate film analysis to another level.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905;B516.5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以启;;关于诠释学理论中若干基本问题的探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生性动力机制的概念诠释[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胡星亮;巴赞电影理论二题议[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7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9 张志伟;说不尽的康德哲学——兼论哲学史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10 刘克;;汉代画像石中的佛教环境生存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梁迎春;;论鲁迅杂文中的理解诉求[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金才;;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7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王淑花;;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与古典著作解读的批判[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9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10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阐释”与“史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高皓s,

本文编号:2033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033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e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