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在地书写与主体性建构——试论台湾电影史学群体及其历史撰述

发布时间:2018-06-18 05:58

  本文选题:台湾电影史学群体 + 在地书写 ; 参考:《当代电影》2017年06期


【摘要】: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台湾电影史学群体一直在"找寻一个自主的电影论述"。在几代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台湾电影史学研究经历了从初兴到繁盛的发展过程,其历史撰述也历经多次范式转变:从威权时代第一代电影史学者将台湾电影纳入"大中国"视野下进行所谓"正统"叙述,到后解严时代第二代电影史学者在本土意识的召唤下开始"在地化"书写,再到新世纪以来新生代电影史学者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对历史进行多元化重构。正是在这种不断重写的过程中,台湾电影史学研究日益走向深入,建构了特色鲜明的史学传统。
[Abstract]:For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Taiwan's film history community has been "looking for an independent film discourse." With the joint efforts of several generations of scholars, the study of film history in Taiwan has experienced a process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prosperity. His historical writing has also undergone several paradigm shifts: from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film historians in the authoritarian era to bring Taiwan films into the perspective of "Greater China" to carry out so-called "orthodox" narration. In the post-lifting era,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film historians began to write "in the local place" under the call of local consciousness, and then the new generation of film historians diversified and reconstructed the histor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ost-modern trend of thought since the new century. It is in this process of rewriting that the study of Taiwan's film history is going deeper and deeper, and the historical tradition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has been constructed.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分类号】:J9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犀禾;齐伟;;革命电影史观的历史命运——从《中国电影发展史》出版后的命运说起[J];当代电影;2012年10期

2 陈犀禾;;六十年来台湾电影的“国族”想象[J];文艺研究;2012年07期

3 傅莹;韩帮文;;“华语电影”命名的通约性[J];文艺研究;2011年02期

4 陈犀禾;;中国电影研究学术发展史纲[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陈山;;电影史学的建构 对《中国电影发展史》文本的史学研究[J];电影艺术;2008年06期

6 李凤亮;;“跨国华语电影”研究的新视野 鲁晓鹏访谈录[J];电影艺术;2008年05期

7 陈荒煤;;《中国电影发展史》重版序言[J];电影艺术;1980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芬;;冷战时期的两岸文宣——一种学术史的回顾与检视[J];新闻记者;2017年07期

2 林吉安;;在地书写与主体性建构——试论台湾电影史学群体及其历史撰述[J];当代电影;2017年06期

3 张杰;赵春晓;;年轻一代电影史学群体及其撰述形态探析[J];电影文学;2017年09期

4 袁靖华;;何以为“华”如何“莱坞”?——华语电影与“华莱坞电影”命名再思考[J];当代电影;2017年02期

5 郭歌;;美国电影早期中国叙述的审视和批判[J];电影评介;2016年22期

6 吴鑫丰;;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身份认同[J];当代电影;2016年10期

7 张英进;;学术范式与研究主体:回应“重写中国电影史”的争论[J];文艺研究;2016年08期

8 邵培仁;陈江柳;;华莱坞:拥抱中国电影4.0——兼论历史、现状与未来[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9 张利艳;张波;;影像艺术之技术与文化的融合研究——以影视艺术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6年02期

10 李道新;;坚守与垦拓:程季华与中国电影主流史学[J];电影艺术;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望;;“《银幕》理论”中的“文本分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罗艺军;;一部书的是非和两个人的遭遇[J];电影艺术;2009年05期

3 程季华;刘小磊;;病中答客问——有关《中国电影发展史》及其他[J];电影艺术;2009年05期

4 扎克尔·侯赛因·拉朱;彭侃;;马来西亚华人的电影想象:作为一种跨国华语电影的“马华电影”[J];艺术评论;2009年08期

5 鲁晓鹏;叶月瑜;唐宏峰;;绘制华语电影的地图[J];艺术评论;2009年07期

6 罗卡;;早期香港电影制作的再探索——围绕“香港电影百年”的疑问[J];当代电影;2009年07期

7 赵卫防;;港台电影研究:中国电影史研究的瓶颈[J];当代电影;2009年04期

8 黄式宪;;华语电影:世纪性文化整合及其当下的现代性抉择——兼论21世纪初全球化与本土化之抗衡及其必然的历史走势[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江帆;;关于中国电影诞生问题的补正[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李凤亮;;“跨国华语电影”研究的新视野 鲁晓鹏访谈录[J];电影艺术;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良;九十年代台湾电影的政策[J];电影艺术;2001年04期

2 尚道;;台湾电影笔记(上)[J];台声;2007年12期

3 刘翠霞;;眺望春天的台湾电影[J];两岸关系;2008年11期

4 李道新;;父权的衰微与身份的找寻 2008年台湾电影的“成长论述”及其精神文化特质[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魏然;;转型期的台湾电影产业[J];艺苑;2009年08期

6 西m,

本文编号:2034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034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9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