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传媒思维重构:影视艺术后现代魅力再激活研究
[Abstract]:......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基金】:创新文化产业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以声乐人才培养为例(课题编号WHCY2016B03)成果
【分类号】:J9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欧阳宏生;王珏殷;;论大传媒时代文学创作的泛影视化现象[J];学习与探索;2015年12期
2 孔朝蓬;;大传媒时代文学的跨媒介传播现象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5年12期
3 晏丽;;后现代主义的文化魅力——以卡尔维诺的作品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张世英;;“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柏华;;大传媒思维重构:影视艺术后现代魅力再激活研究[J];电影评介;2017年10期
2 于勇;;无厘头审美文化下的《盗钥匙的方法》[J];电影文学;2017年09期
3 王天培;;浅析后现代主义及对当今设计的影响[J];艺术品鉴;2017年05期
4 李雪梅;;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玛丽·考克伦》[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5 刁颖;;新千年动画大片的类型演变及发展趋势[J];当代电影;2017年02期
6 李兵兵;常裕博;;昆汀·塔伦蒂诺电影与后现代文化语境[J];电影文学;2017年01期
7 李文连;亢西民;;“赵本山文化现象”的后现代解读[J];名作欣赏;2016年36期
8 张引;杨赤婧;;后现代语境下微电影的叙事范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11期
9 胡金木;;当代教育启蒙哲学的价值担当与双重维度[J];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11期
10 李孝英;杨毅隆;;后现代视域下情感隐喻的体验基础探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映;;媒介融合概念的解析与层次[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王咏梅;;现代文艺学范式的媒介中心论转向[J];当代文坛;2011年03期
3 周宪;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J];文学评论;2003年06期
4 彭亚非;图像社会与文学的未来[J];文学评论;2003年05期
5 J·希利斯·米勒,国荣;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J];文学评论;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耀农,龚举善;论影视艺术的特征[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综合版);2000年02期
2 刘洪;影视艺术与青少年教育浅议[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徐宏;寻觅灵感的喷涌——模特艺术与影视艺术网上随感[J];当代电视;2002年06期
4 梁冬梅;;影视艺术的审美职能与特性[J];电影文学;2003年08期
5 姜敏;美感在影视艺术中的呈现[J];文艺研究;2004年04期
6 视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题材影视艺术作品国际论坛将于8月14-18日在南京举行[J];当代电视;2005年07期
7 吴培秀,唐忠会;浅谈数字时代的影视艺术[J];艺术百家;2005年04期
8 姜敏;;简论影视艺术教育的原则与方法[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张静璇;;河北省影视家协会成立高校影视艺术专业委员会[J];当代电视;2006年08期
10 林吕建;;影视艺术应该坚守“崇高”[J];视听纵横;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录;;影视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融合[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彭文祥;;论中国影视艺术的“家—国一体化”叙事[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姜敏;;论当代影视艺术教育的特性[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4 高红樱;;科技发展中的影视艺术保护[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彭吉象;;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民族影视艺术[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背景下艺术的传统与创新”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王强;;高科技时代影视艺术价值的几点思考[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7 孙宜君;;论后现代视阈下中国影视艺术的审美取向[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8 彭吉象;;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民族影视艺术[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9 李兴国;金蓓;杨晓燕;杜巧玲;;中美大学生影视教材比较研究引发的思考[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林临;;影视同期录音实践谈[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云慧霞;《影视艺术导论》:构建影视艺术教学新体系[N];中华读书报;2012年
2 记者 赵波;景俊海会见知名影视艺术家[N];陕西日报;2014年
3 姚小亭;地方影视艺术的地域价值[N];文艺报;2009年
4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02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 李孟宇;以学生为本的韩国影视艺术教育[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张未民;关于吉林影视艺术的一点感想[N];吉林日报;2011年
6 胡佳;多维空间影视艺术设计的语言表达方式[N];吉林日报;2014年
7 ;新世纪影视艺术的整合与发展[N];中国文化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胡嵘;影视艺术院校招生:生源持续分流[N];中国电影报;2008年
9 贾磊磊;别把影视艺术混为一谈[N];中国艺术报;2004年
10 楚建锋;影视暴力何时休[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江足宁;弘扬真善美[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潘源;影视艺术传播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伟;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影视艺术专业创新实践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倩茜;多元环境下影视艺术雅俗问题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5年
3 屠沂星;影视艺术消费法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曾忱;大数据语境下影视艺术的产业化模式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5 赵然;普通高校影视艺术教育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晏斌;影视艺术之符号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7 赵梓岩;新媒体时代影视艺术的数字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彬;影视艺术微传播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3年
9 曹丹青;对影视艺术综合性的新探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10 段吉方;审美文化与中国当下影视艺术的文化指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245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245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