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无间道》跨文化改编的叙事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2 10:08
【摘要】:在香港电影史上,《无间道》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影片,其所具备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香港电影低谷期的救市之作,更在于它开启了一种新的叙事模式。正因为此,《无间道》才会被美、日两国翻拍成The Departed(《无间行者》)和《ダブルフェイス》(《双面》)。《无间道》跨文化传播的成功是史无前例的。根据《无间道》改编的《无间行者》获得了好莱坞乃至全世界的认可。可以说《无间道》是华语电影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块里程碑。《无间道》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叙事上的创新。该片是编剧麦兆辉、庄文强在继承香港警匪电影创作经验的基础、借鉴外国影片的精华,且根植于中国传统的佛教文化和香港地区特色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商业佳作和艺术珍品。《无间道》作为香港警匪片的经典,它突破了寻常香港警匪电影的窠臼,在叙事策略、悬念设置、美学风格等方面大胆创新,最终以其精彩的故事获得了商业和艺术上的巨大成功。更重要的是《无间道》首次使用双向卧底的叙事模式,并且娴熟的运用悬念、留白、伏笔、分晓等叙事技巧,使影片逻辑严谨、节奏有致、情节曲折,最终呈现出影片层层推进的故事、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和逐次上升的高潮。叙事模式的创新和影片结构的经典化使《无间道》成为一部可以反复翻拍、复制、模仿的经典影片。正因为《无间道》可以拿到世界上任何国家、地区去翻拍、复制,才有了美国版《无间行者》和日本版《双面》。此论文主要笔墨集中于《无间道》跨文化改编过程中叙事策略的变化,主要涉及香港版《无间道》、美国版《无间行者》、日本版《双面》的影片主题和人物,影片的情节和结构,以及悬念、留白、伏笔、分晓等核心叙事技巧的使用方式,同时以少量篇幅介绍《无间道》的故事内涵和影片的诞生过程。
【图文】:

四段式,情节


图 1:三段式和四段式从上图中不难看出,三段式和四段式大致相同,四段式不过是把三段式中抗部分一分为二。这两种结构范式最显著的区别在于情节点的设置上。三置了两个情节转折点,而四段式的关键情节转折点却只有一个,它位于影间。总体而言,成熟的商业片都会选择三段式作为结构影片的方式,香港电此。导演刘云舟曾指出:“香港电影人一般采用三段式作为情节的结构。》就建立在三段式的结构上。”42往小处说,《无间道》三部曲每一部都是式结构影片。往大处说,,《无间道》三部曲本身就是一个三段式故事,它321 分钟(《无间道》94 分 42 秒;《无间道 2》113 分钟 40 秒;《无间道 3》 9 秒)的超级巨片。鉴于《无间行者》和《双面》的主体故事来源于《,这里单列出《无间道》与《无间行者》和《双面》的结构进行对比。《无间道》全片 94 分钟 42 秒(除去片头和片尾字幕,只算电影故事部片头中的故事,从 2 分 51 秒开始到 97 分 33 秒结束,共 94 分钟 42 秒)

主角,敌对关系,叙事艺术


图 2:《无间道》中四位主角的关系》中,陈永仁和刘建明是绝对的主角,而黄志诚黑手。如果说前两位是故事的表演者,那么后两可以清楚地看出,黄志诚与韩琛的敌对直接导致上面一组敌对关系促使下面一组敌对关系走上敌对关系的压迫和推动,则不会生成下面一组敌对底巅峰对决的高潮片段。罗伯特·麦基在《故事原理》一书中说:“结构的功能就是提供不断增强的二难之境,迫使他们做出越来越艰难的冒险的的本性,甚至直逼无意识的自我。”46《无间道》影坛的经典影片,其更精彩的地方在于当上面一韩琛先后死去),下面一组敌对关系已经发展到不》处理人物、结构和冲突的高明之处。无法回头震撼的地方。叙事艺术的绝妙之处正在于此——人公不断行动、前进。而其中最好的方式就是让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9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杨;解丽;;《无间道》与《无间行者》人物关系比较[J];赤子(上中旬);2015年19期

2 刘云舟;;《无间道》与《无间行者》之比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3 王皓;;《无间道》系列电影的叙事技巧解析[J];电影文学;2012年11期

4 许志晖;李娜;;看麦庄双雄如何打造《无间道》和《窃听风云》系列[J];电影;2011年12期

5 高慎涛;;《无间道》的佛学意蕴[J];电影文学;2009年03期

6 罗炽勋;;何谓无间道?[J];当代电视;2008年04期

7 威廉·汉默纳;郝一匡;;无间道风云[J];世界电影;2007年05期

8 崔辰;;质感、风格与“复制性”:《无间道风云》之于《无间道》[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张江南;;“后无间道”警匪片怎么拍?[J];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25期

10 董强;;《q!间行者》VS《q!间道》[J];西部广播电视;200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明玉;论叙事动力的流程和类型[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787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5787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9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