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纪录片《日茂鹿港》的创作追求

发布时间:2020-02-12 22:34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台湾地区政府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实施了古迹拆迁计划,导致台湾出现了大量历史古迹被破坏的现象。政府在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带动乡镇发展的同时,与之抗衡的社区保护运动也逐渐兴起。纪录片《日茂鹿港》以古迹“日茂行”的抢救为背景,采用口述历史的平行性叙事方法和声画同步的一致性拍摄手法,对古迹的辉煌、抢救和修建过程进行真实的呈现。本文从纪录片《日茂鹿港》的创作追求出发,阐述台湾的古迹保存运动为文化发展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强调台湾民众的古迹保护意识在政府反对下的自主性特征,旨在呈现多元文化发展下的地方性面貌,不断探索古迹保存在都市发展中存在的多样性可能。
【图文】:

手势动作,手艺,神态,镜头


景堂在雕刻期间停下回忆往事的情绪特征,他的目光没有看镜头而是目视前方,这逡逑样的神态和手势动作描写,更进一步促进人物之间的沟通,向我们描述他认为的好逡逑的雕刻手艺。(见图2-1)逡逑4逡逑

特写


I逦'逡逑图2-2林景堂雕刻近景逡逑与中景相比较,,近景会把人们的关注点集中在人物胸部以上的位置。我们可以逡逑看到林景堂的眼镜和专注的神态,细微的抿嘴动作和说话的声音语调,都呈现的很逡逑清楚。通过这些细节的呈现,主人公的神态反应和他雕刻中的内心世界也就一目了逡逑然了,从而引起景物和人物对观众的情感交流。被拍摄的主体形象创作空间变大,逡逑强调了艺术效果。林景堂的近景描写,是他在认真的进行雕刻,从而我们很容易的逡逑观察到林景堂专注的神态。(见图2-2)逡逑图2-3林景堂雕刻特写逡逑景物的特写功能,在于突出重点。从景别的表现空间来看,远景是对宏观世界逡逑的描述,特写则是对微观世界的放大。特写的画面不受空间和方位的限制,甚至不逡逑顾景物和人物的全貌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9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陶甚健;;真实的力量——谈口述在历史文献纪录片创作中的地位[J];视听纵横;2015年02期

2 潘婷婷;;说出来的故事——口述历史纪录片再议[J];中国电视(纪录);2014年03期

3 赵蕊;;影像·记忆与认同——口述史纪录片的历史真实[J];电影文学;2013年09期

4 刘昕;;从“口述历史”看纪录片叙事视角的变化[J];新闻采编;2012年05期

5 耿英华;王慧敏;;解构历史纪录片虚拟现实包装的意象表现[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6 魏成;;社区营造与古迹保护——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古迹保护的经验与启示[J];规划师;2010年S2期

7 王瑞林;;跨越时空的影像美:历史纪录片在当下的发展——以《复活的军团》为例[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周振华;;口述历史纪录片的制作[J];新闻界;2007年04期

9 埃·莱塞 ,聂欣如;合法的手段——纪录电影与历史[J];世界电影;1993年03期



本文编号:25789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5789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f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