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纪录片《技艺传承·葫芦人生》创作阐述

发布时间:2021-02-19 04:03
  我在选题初期,希望拍摄一部有东方文化内涵的纪录片。以此来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经过多方考量以后确定了拍摄主体——葫芦雕刻的非遗传承人郑国华老师,希望通过对他的拍摄,表现出他平静恬淡的生活状态以及中庸和返璞的价值观念。所以在拍摄过程中我确定了明暗两条平行线索,分别表现人物的故事性和价值欢,由于作者对影片主旨和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思考。淡化了暗线的设置,弱化了话语强权,以期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基于上述原因,我在素材拍摄过程中放弃导摆补的手法,让画面达到真实的效果,而非虚构真实。应用中庸风格的画面构成元素,大量使用同期声,用叙述感的配音,弱化价值观念的强行灌输,让返璞文化思想贯穿影片制作的全过程,润物无声,同时采用了象征蒙太奇的剪辑手法,多次共振强化主题。以此来表现影片的价值观,从而影响受众,引发受众对中华文化的思考。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2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创作立意及社会文化背景
        (一)传统文化在现今社会的重要意义
        (二)对影片立意表达形式的思考
    二、选题的价值取向
        (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在现实生活的意义
        (二)对“返璞”生活理念的追求
    三、人物主体及题目的确立
        (一)葫芦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二)人物主体与创作立意的契合
    注释
第二章 文案构思与叙事结构
    一、平行线索叙事结构的尝试
        (一)人物故事与价值观的统一和呼应
        (二)淡化价值观的表现形式
    二、象征符号的意义传达
        (一)文学创作中象征手法在纪录片中的应用
        (二)象征符号对于作品价值观表达的作用
    注释
第三章 艺术表达
    一、视觉元素的运用
        (一)克服纪录片拍摄中“导、摆、补”还原生活本色
        (二)中庸风格画面构成元素与主题的呼应
    二、听觉元素的运用
        (一)同期声的大量运用
        (二)解说词的艺术处理
    三、后期处理
        (一)剪辑手段的运用
        (二)以象征蒙太奇手段呼应主题
    注释
第四章 创作反思与收获
    一、创作过程遇到的问题与不足
    二、创作过程中的收获与启示
        (一)拍摄技能的提升
        (二)剪辑技能的提升
        (三)理论知识的丰富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类型电视剧基础性成规与文化权利分配[J]. 张永峰.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9(02)
[2]电视记录片中同期声运用的重要性探索[J]. 娜措.  传播力研究. 2018(27)
[3]真实之辨 纪录之美——对纪录片的美学问题思考[J]. 杨剑.  电视指南. 2018(10)
[4]解析《红字》中的象征含义[J]. 关羽含.  现代交际. 2017(17)
[5]艺术设计中构图理念的创新[J]. 李桃境.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6]文化研究语境下的叙事理论[J]. 谭君强.  文学评论. 2003(01)

硕士论文
[1]纪录片《矿上》导演阐述报告[D]. 候月娇.西北大学 2018
[2]民国太原报刊电影广告研究[D]. 周凡.山西师范大学 2018
[3]中国电视节目主持符号学批评及其隐喻、象征之维[D]. 刘琦.深圳大学 2017
[4]人物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应用[D]. 王芳.暨南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040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040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2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