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新世纪罗马尼亚政治反思电影身份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0 12:43
  新世纪以来的东欧电影在世界影坛异军突起,而罗马尼亚电影作为东欧电影的组成部分及代表更是在其中占据了足够重要的地位及作用。首先是在三大国际艺术电影节上接连斩获包括金棕榈、金熊奖等诸多重要奖项,这在罗马尼亚电影史是历史性的突破;其次是作为一种现象,“罗马尼亚新浪潮电影”的概念开始在国际学术界被广泛接受,并被视作新千年后的第一场电影运动而展开研究。而政治反思片在新世纪以来的罗马尼亚电影中占据了绝对存在,极具研究价值。其中,身份观是贯穿这些影片的精神内核:就文本而言,身份观构成了影片中人物的形象,;就构建策略而言,围绕身份观展开的探索不仅是导演的自我表达,更是民族记忆的书写并蕴含着深刻的集体无意识烙印。本文将新世纪以来的罗马尼亚政治反思电影作为研究对象,将身份观作为理论的出发及落脚点,研究其文本身份观的呈现、社会身份构建策略及文化身份认同危机及转变。第一章概述新世纪前后罗马尼亚政治反思电影,在对政治片、类型片等概念做出界定的基础上,概述世纪之交罗马尼亚政治反思电影的发展状况,明确本文研究的文本范围。第二章分析影片复杂性的文本身份观呈现,分别从阶层关系:“异化”的当权者形象,自我书写:被“他者化...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新世纪前后的罗马尼亚政治片概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罗马尼亚政治题材电影传统
    第三节 “罗马尼亚新浪潮电影”
第二章 复杂的文本身份观呈现
    第一节 阶层关系: “异化”的当权者形象
    第二节 自我书写: 被“他者化”的存在形象
    第三节 存在与虚无: 独有的女性及儿童形象
第三章 社会身份构建策略
    第一节 认同政治与无政府主义
    第二节 群体经验构建
    第三节 个体身份表征的压抑
第四章 文化身份认同危机及转变
    第一节 身份危机: “自我东欧化”
    第二节 身份转化: 从“东愁”到“泛欧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历史追问与自我身份架构——新世纪罗马尼亚政治片解读[J]. 王鹤翔.  当代电影. 2017(09)
[2]罗马尼亚电影新浪潮的主题变化[J]. 尤佳.  电影文学. 2015(22)
[3]罗马尼亚电影新浪潮的缘起[J]. 尤佳,金晓非.  电影评介. 2015(19)
[4]超越新罗马尼亚电影——旧的陷阱与新的开端[J]. 莫妮卡·菲利蒙,张颖.  世界电影. 2015(01)
[5]在罗马尼亚新浪潮上冲浪[J]. 马里安·楚楚伊,王垚.  当代电影. 2014(11)
[6]黑海边的新浪潮——后齐奥塞斯库时代的罗马尼亚电影作者们正在重塑欧洲艺术电影[1][J]. A.O.斯科特,王垚.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4(04)
[7]东欧国家电影近况研究(2009-2013)[J]. 王垚.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4(01)
[8]“巴尔干风格的桎梏”:后南斯拉夫电影[J]. 尤里卡·帕维契奇,罗姣.  世界电影. 2013(05)
[9]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政治认同[J]. 詹小美,王仕民.  中国社会科学. 2013(09)
[10]东欧电影十年回顾(2001—2010)[J]. 王垚.  当代电影. 2011(11)

博士论文
[1]同性恋银幕形象的演化与身份建构[D]. 周平.武汉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新罗马尼亚电影的“黄金年代”-罗马尼亚电影新浪潮研究[D]. 尤佳.河北大学 2015
[2]1989年罗马尼亚十二月事件研究[D]. 叶辉辉.陕西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42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042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7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