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纪录片《超级工程》空间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3 05:45
受早期的结构主义叙事学影响,影像叙事的研究大多注重时间维度,空间被认为是僵滞的,次要的,只是作为事件发生的背景而有所提及。随着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空间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和功能得到重视,画面和镜头作为影片的空间能指,在形式上先于时间的特性使其在意义表达上更具优势。系列纪录片《超级工程》以空间叙事为主导,真实再现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人物的情感,呈现出一定的社会和文化意义。本研究聚焦《超级工程》的空间维度,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探讨其中空间的形态和功能、空间如何通过影像手段完成叙事和表意,以及空间叙事的价值取向。本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对《超级工程》的叙事空间形态及其功能做出评述,力求以高度的概括性对空间内涵进行深刻把握,从地理空间、历史空间、社会空间、精神空间四个维度出发,论述这些空间如何在影片主题表达、叙事发展、人物表现、信息传递等方面发挥作用。第二章对《超级工程》空间叙事的影像建构方式进行分析,从影像本体入手,研究《超级工程》的视听语言及其组合关系,深入探究其影像画面和声音系统如何赋予影片独特含义,彰显其空间特性,并促使各个空间完成叙事与表意功能的。第三章基于影像层面的分析,进一步阐述...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浓雾中的驸马长江特大桥
一、《超级工程》叙事空间的形态及其功能13(1)单独空间的象征隐喻在《超级工程》中有一些空间符号自身具备象征隐喻功能,呈现出单一、直接、具体的特点,在影片中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影片的叙事效果得到深化。比如万利高速驸马长江特大桥在架设主缆过程中出现大雾,给本来危险的高空作业增加了难度,这个雾气当中的大桥画面也象征了工程困难重重的境况(如图1-1)。《海上巨型风机》中讲到不可再生能源时,画面中出现被不断挖掘的煤炭,冒着滚滚浓烟的大烟囱(如图1-2),大烟囱象征着能源的耗竭和对生态的破坏,预示着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这些不可再生能源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消耗殆尽,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图1-1浓雾中的驸马长江特大桥图1-2冒着滚滚浓烟的大烟囱(2)组合空间的象征隐喻《超级工程》中为表达某一特定主题,创作人员选取同类型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工程分别加以表现,再以特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这些空间经过积累式组接,在宏观上形成某种总体隐喻,成为有意象的空间。《中国路》、《中国桥》、《中国车》、《中国港》,每一集都在叙述一个共同的母题——中国人用双手创造出来了一个个的工程奇迹,中国庞大而发达的交通网络,使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更为便捷,使中国经济更富于活力,加速了地域间的沟通与交流,体现了中国新时代下经济与科技的进步,也体现了中国与世界的互通与交融。①路——连接与输送道路是为各类交通主体的交通活动和行为提供空间的载体,一个国家发达的路网可以促进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为人们的出行和货物运输提供便捷的通道。《中国路》讲述了中国的道路交通不断延伸,在保持高效快捷的同时,也注重降低能源消耗。锡崖沟的挂壁公路,是与世隔绝的小村庄渴望与外部世界沟通,渴望早日让生活
二、《超级工程》空间叙事的影像建构25图2-1工人们在百米高的猫道上施工图2-2电网工人在高空完成高压导线压接图2-3翼装飞行运动员张树鹏图2-4黄土高原上的陈昌征与大景别相对的,近景、特写归类为小景别,画面强调“质”,在突出事物局部细节质感以及刻画人物情绪情感方面有着大景别无法比拟的优势。《超级工程》中那些展示工程内部细节及特殊材质,或是记录实验监控空间仪器设备操作的小景别镜头(如图2-5),放大了物体的细微之处,呈现一种陌生化的空间,观众可以跟随镜头观察到日常生活难以接触和注意到的细节,同时也体现出每一台仪器设备的精妙复杂,每一项工程设计施工时的标准化与精细化。小景别镜头在拍摄人物时由于距离人物非常近,观众会对人物产生一种亲近感,很容易把握到人物情绪情感的细微变化,体察到人物动作背后的深意。例如海上巨型风机吊装时吊车司机小郑紧张又兴奋的表情,紧握操纵杆的手部特写,展示了吊装过程的困难和小郑高超的控制技巧。港珠澳大桥吊装设备远高于桥塔本身,航空部门要求在大桥建设期间不能有任何设备的高度超过122米,而大桥桥塔已经达到120米,这样的问题让设计师愁眉不展(如图2-6),观众通过设计师的特写镜头感受到了他的沮丧,也感受到每一项工程进展的不易。所以,小景别镜头丰富了影片中的视觉形象,突出了人物的精神气质,推进了叙事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森林之歌》到《自然的力量》:国产生态纪录片的空间叙事策略分析[J]. 冯俊苗,郑英明. 大众文艺. 2018(21)
[2]人文类纪录片的空间叙事研究——以浙江卫视《一本书一座城》为例[J]. 杜宏艳,张龙贺. 当代电视. 2018(05)
[3]历史文献纪录片的空间叙事分析——以《延安延安》为例[J]. 韩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4]纪录片的空间叙事研究[J]. 齐虎,赵艺玲. 电视研究. 2017(08)
[5]纪实·表意·性格:纪录片《归途列车》的空间叙事探析[J]. 牛超杰.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6)
[6]中外科学纪录片叙事结构探析[J]. 万彬彬. 现代视听. 2012(06)
[7]电影叙事空间文化研究范式[J]. 海阔,罗钥屾.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1(02)
[8]城市空间生产的“镜像”表现——电视纪录片《北京记忆》的“空间性”生产分析[J]. 周怡,刘敬华. 当代文坛. 2011(01)
[9]试论作为空间叙事的主题-并置叙事[J]. 龙迪勇. 江西社会科学. 2010(07)
[10]转向空间:媒介地理中的空间与景观研究[J]. 邵培仁,杨丽萍.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博士论文
[1]中国西部电影空间叙事研究[D]. 吉平.西北大学 2019
[2]试论电影空间叙事的构成[D]. 陈岩.南京艺术学院 2015
[3]建筑与影像的互文性—一种现象学交叉研究[D]. 杨新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4]空间叙事学[D]. 龙迪勇.上海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改革开放四十年纪录片画面符号与国家形象建构研究[D]. 孙秀婷.山东师范大学 2019
[2]贾樟柯电影空间叙事研究[D]. 韩洋.山东师范大学 2018
[3]工程题材纪录片的美学特征研究[D]. 杜淑艳.山东师范大学 2018
[4]林超贤电影空间叙事研究[D]. 王安迪(Andy Wang).山西大学 2018
[5]“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空间叙事研究[D]. 魏京录.浙江师范大学 2018
[6]王小帅电影的空间叙事研究[D]. 宋楚唯.南昌大学 2018
[7]纪录片的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研究[D]. 蒋格.西北师范大学 2016
[8]中国美食类纪录片空间叙事研究[D]. 梁晨.天津师范大学 2015
[9]我国纪录片的空间叙事研究[D]. 吴海利.西北师范大学 2013
[10]论纪录片的多重价值与实践创新[D]. 刘丹凤.湖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60728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浓雾中的驸马长江特大桥
一、《超级工程》叙事空间的形态及其功能13(1)单独空间的象征隐喻在《超级工程》中有一些空间符号自身具备象征隐喻功能,呈现出单一、直接、具体的特点,在影片中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影片的叙事效果得到深化。比如万利高速驸马长江特大桥在架设主缆过程中出现大雾,给本来危险的高空作业增加了难度,这个雾气当中的大桥画面也象征了工程困难重重的境况(如图1-1)。《海上巨型风机》中讲到不可再生能源时,画面中出现被不断挖掘的煤炭,冒着滚滚浓烟的大烟囱(如图1-2),大烟囱象征着能源的耗竭和对生态的破坏,预示着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这些不可再生能源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消耗殆尽,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图1-1浓雾中的驸马长江特大桥图1-2冒着滚滚浓烟的大烟囱(2)组合空间的象征隐喻《超级工程》中为表达某一特定主题,创作人员选取同类型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工程分别加以表现,再以特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这些空间经过积累式组接,在宏观上形成某种总体隐喻,成为有意象的空间。《中国路》、《中国桥》、《中国车》、《中国港》,每一集都在叙述一个共同的母题——中国人用双手创造出来了一个个的工程奇迹,中国庞大而发达的交通网络,使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更为便捷,使中国经济更富于活力,加速了地域间的沟通与交流,体现了中国新时代下经济与科技的进步,也体现了中国与世界的互通与交融。①路——连接与输送道路是为各类交通主体的交通活动和行为提供空间的载体,一个国家发达的路网可以促进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为人们的出行和货物运输提供便捷的通道。《中国路》讲述了中国的道路交通不断延伸,在保持高效快捷的同时,也注重降低能源消耗。锡崖沟的挂壁公路,是与世隔绝的小村庄渴望与外部世界沟通,渴望早日让生活
二、《超级工程》空间叙事的影像建构25图2-1工人们在百米高的猫道上施工图2-2电网工人在高空完成高压导线压接图2-3翼装飞行运动员张树鹏图2-4黄土高原上的陈昌征与大景别相对的,近景、特写归类为小景别,画面强调“质”,在突出事物局部细节质感以及刻画人物情绪情感方面有着大景别无法比拟的优势。《超级工程》中那些展示工程内部细节及特殊材质,或是记录实验监控空间仪器设备操作的小景别镜头(如图2-5),放大了物体的细微之处,呈现一种陌生化的空间,观众可以跟随镜头观察到日常生活难以接触和注意到的细节,同时也体现出每一台仪器设备的精妙复杂,每一项工程设计施工时的标准化与精细化。小景别镜头在拍摄人物时由于距离人物非常近,观众会对人物产生一种亲近感,很容易把握到人物情绪情感的细微变化,体察到人物动作背后的深意。例如海上巨型风机吊装时吊车司机小郑紧张又兴奋的表情,紧握操纵杆的手部特写,展示了吊装过程的困难和小郑高超的控制技巧。港珠澳大桥吊装设备远高于桥塔本身,航空部门要求在大桥建设期间不能有任何设备的高度超过122米,而大桥桥塔已经达到120米,这样的问题让设计师愁眉不展(如图2-6),观众通过设计师的特写镜头感受到了他的沮丧,也感受到每一项工程进展的不易。所以,小景别镜头丰富了影片中的视觉形象,突出了人物的精神气质,推进了叙事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森林之歌》到《自然的力量》:国产生态纪录片的空间叙事策略分析[J]. 冯俊苗,郑英明. 大众文艺. 2018(21)
[2]人文类纪录片的空间叙事研究——以浙江卫视《一本书一座城》为例[J]. 杜宏艳,张龙贺. 当代电视. 2018(05)
[3]历史文献纪录片的空间叙事分析——以《延安延安》为例[J]. 韩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4]纪录片的空间叙事研究[J]. 齐虎,赵艺玲. 电视研究. 2017(08)
[5]纪实·表意·性格:纪录片《归途列车》的空间叙事探析[J]. 牛超杰.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6)
[6]中外科学纪录片叙事结构探析[J]. 万彬彬. 现代视听. 2012(06)
[7]电影叙事空间文化研究范式[J]. 海阔,罗钥屾.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1(02)
[8]城市空间生产的“镜像”表现——电视纪录片《北京记忆》的“空间性”生产分析[J]. 周怡,刘敬华. 当代文坛. 2011(01)
[9]试论作为空间叙事的主题-并置叙事[J]. 龙迪勇. 江西社会科学. 2010(07)
[10]转向空间:媒介地理中的空间与景观研究[J]. 邵培仁,杨丽萍.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博士论文
[1]中国西部电影空间叙事研究[D]. 吉平.西北大学 2019
[2]试论电影空间叙事的构成[D]. 陈岩.南京艺术学院 2015
[3]建筑与影像的互文性—一种现象学交叉研究[D]. 杨新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4]空间叙事学[D]. 龙迪勇.上海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改革开放四十年纪录片画面符号与国家形象建构研究[D]. 孙秀婷.山东师范大学 2019
[2]贾樟柯电影空间叙事研究[D]. 韩洋.山东师范大学 2018
[3]工程题材纪录片的美学特征研究[D]. 杜淑艳.山东师范大学 2018
[4]林超贤电影空间叙事研究[D]. 王安迪(Andy Wang).山西大学 2018
[5]“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空间叙事研究[D]. 魏京录.浙江师范大学 2018
[6]王小帅电影的空间叙事研究[D]. 宋楚唯.南昌大学 2018
[7]纪录片的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研究[D]. 蒋格.西北师范大学 2016
[8]中国美食类纪录片空间叙事研究[D]. 梁晨.天津师范大学 2015
[9]我国纪录片的空间叙事研究[D]. 吴海利.西北师范大学 2013
[10]论纪录片的多重价值与实践创新[D]. 刘丹凤.湖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60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060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