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韩国谍战题材电影成功的因素
本文关键词:二十一世纪韩国谍战题材电影成功的因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九十年代之后,韩国电影进入到了快速上升阶段,不仅在国内牢牢占据了大部分电影市场,同时也多次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斩获荣誉,创造出相当的国际影响力。谍战题材电影在韩国电影体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在朝鲜半岛特有的政治文化背景下,韩国谍战题材电影可谓独树一帜。在继承了好莱坞拍摄风格与手法的基础之上,加上重新定位提炼出的本土化元素,产生了一批叫好又叫座的谍战题材电影。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二十一世纪韩国谍战题材电影的地缘关系与文化进行分析,第一部分对韩国谍战题材电影社会图景进行分析,将从影片中不同视角入手,分三个角度进行研究。第二部分将分析韩国谍战题材电影的现实投影,这一部分将对影片中与现实中的地缘政治,包括朝鲜半岛南北关系,电影中的和平观,假想敌以及影片中的中美形象等加以阐述研究。第三部分将探讨韩国谍战题材电影风格化的体现,以具体案例入手带出韩国谍战题材电影中好莱坞动作片本土化的展现,不同类型风格的体现,以及中韩两国谍战题材电影的对比等。
【关键词】:谍战题材电影 地缘关系 本土化 文化 情感表达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导论10-15
- 一、问题的提出10-11
- 二、研究背景阐述11-12
- 1.韩国谍战题材电影成功案例的范围界定11
- 2.韩国电影产业振兴的大背景简析11-12
- 三、文献综述12-14
-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14
- 1.研究目的14
- 2.研究意义14
- 五、研究方法及思路14-15
- 1.研究方法14
- 2.研究思路14-15
- 第二章 韩国谍战题材电影中的社会图景15-22
- 一、韩国特工:民族主义至上15-18
- 二、朝鲜特工:爱国主义的坚持18-20
- 三、第三方视角:情感表达与人性的升华20-22
- 第三章 韩国谍战题材电影中的现实投射22-31
- 一、朝鲜半岛的地缘格局22-23
- 二、后冷战的影子-地缘政治在影片中透射23-31
- 1.韩国谍战题材电影中的南北关系与和平观23-25
- 2.韩国谍战题材电影中的假想敌25-28
- 3.韩国谍战题材电影中的中、美形象28-31
- 第四章 二十一世纪韩国谍战题材电影风格化的体现31-48
- 一、韩国谍战题材电影好莱坞风格的本土化体现31-38
- 1.不同时代韩国导演的个人风格化体现31-33
- 2.里程碑的出现-《生死谍变》开创了韩国式好莱坞大片的先河33-34
- 3.平民特工的觉醒-《间谍》的自我救赎34-35
- 4.青春题材谍战片的风靡-《隐秘而伟大》、《同窗生》35-37
- 5.走出亚洲,发生在半岛以外的朝韩谍战-《柏林》37-38
- 二、韩国谍战题材电影类型元素分析38-41
- 1.主题构建:同一民族纷争下的血泪史38-39
- 2.人物设计:悲情英雄的自我救赎39-40
- 3.叙事风格与悬念设置:朝鲜半岛的世界性热点与好莱坞的悬念风格40-41
- 第三节 韩国谍战题材电影如何从现实中提炼内容41-48
- 1.韩国谍战题材电影超高观赏性的原因41-45
- 2.中韩两国谍战题材电影风格与叙事结构对比45-48
- 第五章 结论48-51
- 一、本文的创新之处48-49
- 二、文章的不足49-51
- 参考文献51-53
- 后记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玄,大功;试论电影的雅俗分流[J];江南论坛;2002年08期
2 张春晓;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数字电影的挑战[J];影视技术;2002年07期
3 邓天颖,张威;透视澳大利亚电影业[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洪帆;从传统到现代——任侠黑帮电影中的日本文化精神[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贾磊磊;中国电影的数字化生存[J];电影创作;2002年05期
6 ;电影学术书讯[J];当代电影;2003年04期
7 克莱尔·安-沃特金斯 ,陆孝修;葡语非洲电影:历史和当代的视角[J];当代电影;2003年04期
8 陆孝修;北部非洲(阿拉伯)电影今昔[J];当代电影;2003年04期
9 徐溧遥;电影,斯派克·李的娱乐场所[J];当代电影;2003年05期
10 汪朝光;光影中的沉思——关于民国时期电影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历史研究;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圣达;;电影在东南亚:发展、问题和前景[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3 丁亚平;;电影史的视界:方法与范式——兼谈人物志电影研究[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祁林;;景观电影之“景观”魅力探源[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海日寒;;新时期蒙古族电影的文化与艺术问题[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6 施梅轻;陈冠平;李淑英;;农村16毫米电影中间片国产化研究[A];2011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1年
7 王准;;数字时代的电影特效创作[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3年
8 孙绍谊;;新媒体与早期电影[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任庭义;;论电影与青年文化消费[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10 王婷;;论数字时代电影版权侵犯的内生救济——〈阿凡达〉带给电影产业的“潘多拉”[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瑞典记者 刘仲华;瑞典 让电影发扬光大民族文化[N];人民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王东;电影图书的“华丽转身”[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谢迪南;电影票房在上涨,电影图书呢[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4 钰添 编译;美电影图书的选题角度[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5 戴锦华;“学电影的孩子 告别讲义时代”[N];文汇报;2003年
6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 童刚;继承百年电影传统 谱写新的电影篇章[N];中国电影报;2006年
7 何勇海;数字电影:高票价的颠覆者[N];民营经济报;2006年
8 卫西谛;电影图书:有品位无市场[N];西部时报;2006年
9 卫西谛;大开眼戒:内地电影图书五年记[N];中华读书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胡嵘;奥运官方电影出征全球[N];中国电影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运冬;电影,作为隐喻的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2 李静;新时期体制演变中的电影进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刘_";基于认知符号架构下电影深层体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侯微;战争电影与国家认同[D];复旦大学;2009年
5 康尔;电影表述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
6 孟岩;泰中动作电影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7 王者凌;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抒;电影中的电影:元电影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邱宝林;新世纪中国青年导演电影话语建构图景与传播逻辑[D];上海大学;2012年
10 赵慧娟;新时期文学思潮对电影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曼;华语“同志电影”的命运及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赵砚杰;中国公路电影初探[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3 黄友丽;俄语电影对白汉译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罗丽丽;论中国知青电影的流程与范式[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0年
5 张秀娟;电影的非线性叙事[D];兰州大学;2010年
6 姚昱;浅论战前电影检查制度下的官营与民营电影机构关系[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7 朱敏;试论我国手机电影的突围之道[D];中南大学;2010年
8 李桢;绿色之路——中国生态电影三十年(1980-2010)[D];复旦大学;2010年
9 杭玫;奇幻电影:文本解读与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裴培;论电影中的意象[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二十一世纪韩国谍战题材电影成功的因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0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20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