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工业美学的大众文化维度
发布时间:2021-07-07 15:43
本文在中国大众文化现实与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背景下,探讨"电影工业美学"理论与中国社会转型、中国电影的大众文化转型的关系,梳理"大众"的概念和大众文化理论的主要特点,探析电影工业美学在电影观念、文化定位、理论资源及方法论、作为"大众"的电影观众等方面与大众文化理论的关系,并重点分析了当下电影大众的几种新形态暨网民与游戏玩家观众、青少年观众、女性观众和市民观众,等等。
【文章来源】:艺术评论. 2020,(08)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本土背景下的“大众”与“大众文化”
二、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或中国电影的大众文化转向
三、互联网语境下作为大众的电影观众
(一)网民或游戏玩家观众:网络社区的重组、“粉丝文化”与粉丝电影
(二)青少年观众:青春片、青年亚文化与青年意识形态生产
(三)女性观众:“小妞电影”与“耽美文化”
(四)市民观众:喜剧电影的世俗化与消费文化的崛起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互联网时代电影的“想象力消费”[J]. 陈旭光. 当代电影. 2020(01)
[2]论“电影工业美学”的现实由来、理论资源与体系建构[J]. 陈旭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3]新时代 新力量 新美学——当下“新力量”导演群体及其“工业美学”建构[J]. 陈旭光. 当代电影. 2018(01)
[4]“受众为王”时代的电影新变观察[J]. 陈旭光. 当代电影. 2015(12)
[5]论转型期中国电影的观念变革与文化创新——从工业、艺术、文化三个维度的审视[J]. 陈旭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本文编号:3269907
【文章来源】:艺术评论. 2020,(08)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本土背景下的“大众”与“大众文化”
二、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或中国电影的大众文化转向
三、互联网语境下作为大众的电影观众
(一)网民或游戏玩家观众:网络社区的重组、“粉丝文化”与粉丝电影
(二)青少年观众:青春片、青年亚文化与青年意识形态生产
(三)女性观众:“小妞电影”与“耽美文化”
(四)市民观众:喜剧电影的世俗化与消费文化的崛起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互联网时代电影的“想象力消费”[J]. 陈旭光. 当代电影. 2020(01)
[2]论“电影工业美学”的现实由来、理论资源与体系建构[J]. 陈旭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3]新时代 新力量 新美学——当下“新力量”导演群体及其“工业美学”建构[J]. 陈旭光. 当代电影. 2018(01)
[4]“受众为王”时代的电影新变观察[J]. 陈旭光. 当代电影. 2015(12)
[5]论转型期中国电影的观念变革与文化创新——从工业、艺术、文化三个维度的审视[J]. 陈旭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本文编号:32699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269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