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角度下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07-08 08:20
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是十八大以来逐渐形成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和"一带一路"倡议,并且将它们写进了我们的党章。学者们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源泉、本质、价值等思想理论方面进行了多层次探讨。但已有研究在研究视角和实践深化等方面仍很少涉足,学界需要在具体领域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相关的研究,从而使其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化。本文将从中国影视行业入手,首先提出在合理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探寻中国电影同世界接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促进世界电影的繁荣与发展,通过电影的形式促进世界文化多极化,并且从传播学角度,通过"拉斯韦尔模式"所论述的传播过程的五个方面,给出了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几点思考和启示。
【文章来源】:艺术评鉴. 2020,(10)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传播学视角下的中国电影
(一)“谁”指的是传播者,负责整个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收集、加工以及传递。
(二)“说什么”是指传播的讯息内容,它是由一组有意义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
(三)“渠道”,是信息传递所必须凭借的物质载体或经过的中介。诸如信件、电话等人际之间的媒介,也可以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
(四)“对谁”,就是受传者或受众。受众是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标,包括读者、听众、观众等受传者。
(五)“效果”,是信息传达到受众后带来的传播结果,对其在认知、情感、行为等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它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电影领域中的应用
四、传播学视角下基于人类共同体思想带领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思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维解读: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综述[J]. 王茹俊,李敏.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2]“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源泉探析[J]. 杨国斌,龙明忠.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3]传播学视角下中国戏剧“走出去”的反思与启示——以《牡丹亭》英译为例[J]. 朱斌. 四川戏剧. 2019(06)
[4]美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近年来美国电影在中国传播内容分析[J]. 刘芷宁. 中国电影市场. 2019(05)
[5]传播学视域下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分析及其对新闻传播的启示——以湖南卫视《声临其境》节目为例[J]. 刘静. 新闻研究导刊. 2019(08)
[6]传播学研究需要新世界主义的理念和思维[J]. 邵培仁,王军伟. 教育传媒研究. 2018(02)
本文编号:3271206
【文章来源】:艺术评鉴. 2020,(10)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传播学视角下的中国电影
(一)“谁”指的是传播者,负责整个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收集、加工以及传递。
(二)“说什么”是指传播的讯息内容,它是由一组有意义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
(三)“渠道”,是信息传递所必须凭借的物质载体或经过的中介。诸如信件、电话等人际之间的媒介,也可以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
(四)“对谁”,就是受传者或受众。受众是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标,包括读者、听众、观众等受传者。
(五)“效果”,是信息传达到受众后带来的传播结果,对其在认知、情感、行为等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它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电影领域中的应用
四、传播学视角下基于人类共同体思想带领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思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维解读: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综述[J]. 王茹俊,李敏.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2]“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源泉探析[J]. 杨国斌,龙明忠.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3]传播学视角下中国戏剧“走出去”的反思与启示——以《牡丹亭》英译为例[J]. 朱斌. 四川戏剧. 2019(06)
[4]美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近年来美国电影在中国传播内容分析[J]. 刘芷宁. 中国电影市场. 2019(05)
[5]传播学视域下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分析及其对新闻传播的启示——以湖南卫视《声临其境》节目为例[J]. 刘静. 新闻研究导刊. 2019(08)
[6]传播学研究需要新世界主义的理念和思维[J]. 邵培仁,王军伟. 教育传媒研究. 2018(02)
本文编号:3271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271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