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新力量导演的“电影节生存”与艺术电影的多元样貌——中国新力量导演系列研究之一

发布时间:2021-08-30 02:35
  <正>近年来,中国新力量电影导演的涌现,以其开放性、多元性终结了沿袭多年的中国电影导演的代际划分。作为一个开放而松散的群体,新力量导演既有群体层面的诸多共性,亦存在个体层面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其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偏重商业诉求、以获取票房为目标的商业电影导演,如徐峥、大鹏、郭敬明等;游走于商业性和艺术性之间,在保留个性化表达的同时兼顾市场的"体制内作者"导演,如宁浩、刁亦男、曹保平等;侧重个人表达与艺术创作的艺术电影导演,如杨超、毕赣、万玛才旦等。 

【文章来源】:长江文艺评论. 2020,(04)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创造”新导演:新力量导演的“电影节生存”
二、双重期待视野下新力量导演艺术电影的多元样貌
三、“跨界艺术家”与“体制内作者”:电影节生存的两种路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独立电影的工业美学:类型实践、“制片人中心制”与作者性表达[J]. 张立娜.  未来传播. 2020(01)
[2]新时代中国电影的“工业美学”:阐释与建构[J]. 陈旭光.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8(01)
[3]新时代 新力量 新美学——当下“新力量”导演群体及其“工业美学”建构[J]. 陈旭光.  当代电影. 2018(01)
[4]用艺术抵达现实:当下青年导演的电影观[J]. 王昕.  电影艺术. 2017(01)
[5]电影市场成长背景下的中生代导演的自我认同——金依萌访谈录[J]. 金依萌,于然.  当代电影. 2015(06)
[6]电影节作为新的研究对象[J]. 玛莉·德·法尔克,肖熹.  电影艺术. 2014(05)
[7]雾中风景:初读“第六代”[J]. 戴锦华.  天涯. 1996(01)



本文编号:3371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371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f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