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下”儿童纪录片表达方式探究
发布时间:2023-01-06 19:43
以儿童话题为题材展开的纪录片一直是创作者关注的方向。从《幼儿园》到《小儿国》等优秀作品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又一群可爱的孩子们。近些年来,儿童纪录片更多的开始关注不同社会环境下的儿童,尤其是那些处在“困境下”的孩子们,他们的成长状况一直备受关注。关于“困境下”的儿童纪录片创作者总是热衷于将这些生活在特殊环境中的儿童进行“苦难化”的刻画,缺乏反映儿童日常生活和他们内心情感的研究。那么纪录片的创作者应该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来展现处在困境下的儿童呢?本文将基于儿童纪录片的特点,在参考其他“困境下”儿童纪录片的表达方法上,运用所学的综合学科知识,并结合本人的毕业作品《我在太阳村》,来探究一下“困境下”儿童纪录片的表法方式。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首先第一章主要是对“困境下”儿童生活状态的解读以及对困境儿童纪录片的界定以及它的发展现状;然后第二章从特定生活背景中的表达对象的选取进行分析,主要是从“群像”到“具像”的运用;第三章主要分析了特定时空下的叙事方法,分析从客观呈现到主观介入的儿童纪录片表达方式;最后第四章从主题的凝练与升华的角度分析,希望这类题材纪录片能够回归儿童本真,自足儿童本位论,展现儿童...
【文章页数】: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困境下”儿童纪录片界定与概况
1.1 “困境下”儿童生活状态的解读
1.2 “困境下”儿童纪录片界定与现状
第二章 特定生活背景中表达对象的选取
2.1 群体:群像塑造儿童天真本性
2.2 个体:具像彰显儿童独立个性
第三章 特定时空下叙事方法的运用
3.1 环境再现—对儿童世界的纪实表达
3.1.1 平行视角:“蹲下来”的真实
3.1.2 同期声:展现儿童生活全景
3.2 情感再现—对儿童世界的诗意表达
3.2.1 斑斓的色彩:描绘儿童眼中的感官世界
3.2.2 温馨的音乐:传递儿童内心的情感世界
3.3 主观表现—对儿童世界的自我表达
3.3.1 创作主体介入
3.3.2 “第一人称”视角
第四章 特定题材下主题的凝练与升华
4.1 特殊的时间段—探寻童真
4.2 特殊的生活环境—成长记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主客关系再论:纪录片创作主体的自我表达性研究[J]. 李共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07)
[2]构建和落实困境儿童保障机制的思考[J]. 杨智平,汪丽红. 改革与开放. 2016(21)
[3]中国儿童类纪录片的叙事与声画表达——以《小人国》和《请为我投票》为例[J]. 王含悦. 西部广播电视. 2015(11)
[4]试论困境儿童的国家救助——以儿童福利理论为视角[J]. 戴超. 当代青年研究. 2014(03)
[5]导思·染情·益智——试论儿童纪录片的价值功能[J]. 金震茅,金一驰. 电视研究. 2011(05)
[6]公开的隐私:第一人称纪录片[J]. 孙红云. 电影艺术. 2010(06)
[7]蹲下来走进孩子的世界[J]. 刘强副. 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003(10)
硕士论文
[1]近期中国电影的双璧:《幼儿园》、《看上去很美》的比较研究[D]. 冉冉.西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28242
【文章页数】: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困境下”儿童纪录片界定与概况
1.1 “困境下”儿童生活状态的解读
1.2 “困境下”儿童纪录片界定与现状
第二章 特定生活背景中表达对象的选取
2.1 群体:群像塑造儿童天真本性
2.2 个体:具像彰显儿童独立个性
第三章 特定时空下叙事方法的运用
3.1 环境再现—对儿童世界的纪实表达
3.1.1 平行视角:“蹲下来”的真实
3.1.2 同期声:展现儿童生活全景
3.2 情感再现—对儿童世界的诗意表达
3.2.1 斑斓的色彩:描绘儿童眼中的感官世界
3.2.2 温馨的音乐:传递儿童内心的情感世界
3.3 主观表现—对儿童世界的自我表达
3.3.1 创作主体介入
3.3.2 “第一人称”视角
第四章 特定题材下主题的凝练与升华
4.1 特殊的时间段—探寻童真
4.2 特殊的生活环境—成长记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主客关系再论:纪录片创作主体的自我表达性研究[J]. 李共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07)
[2]构建和落实困境儿童保障机制的思考[J]. 杨智平,汪丽红. 改革与开放. 2016(21)
[3]中国儿童类纪录片的叙事与声画表达——以《小人国》和《请为我投票》为例[J]. 王含悦. 西部广播电视. 2015(11)
[4]试论困境儿童的国家救助——以儿童福利理论为视角[J]. 戴超. 当代青年研究. 2014(03)
[5]导思·染情·益智——试论儿童纪录片的价值功能[J]. 金震茅,金一驰. 电视研究. 2011(05)
[6]公开的隐私:第一人称纪录片[J]. 孙红云. 电影艺术. 2010(06)
[7]蹲下来走进孩子的世界[J]. 刘强副. 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003(10)
硕士论文
[1]近期中国电影的双璧:《幼儿园》、《看上去很美》的比较研究[D]. 冉冉.西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282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728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