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医疗题材电影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07 01:34
医生是流传下来的最古老行业之一,以救死扶伤作为第一要义。古代不乏医术卓越之士,以扁鹊、华佗、李时珍为著,当代医生仍秉承古代医者的医学精神。本文以新中国医疗题材电影为研究对象,以电影中出现的医护工作者的形象和医患关系为研究中心,分四章对其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我国政治、经济、医疗体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研究分析医患关系演变的原因并对医疗题材电影的概念做出界定,通过解读医疗电影中医生、患者和其他人物形象分析医生形象嬗变的过程,运用电影叙事学理论和视听语言分析的方法,阐述我国医疗电影题材变化的特点。通过具体分析不同时期的影片,寻找构建良好医患关系,重塑医生形象的途径。希望通过影片正确引导观众的心理导向,真实记录医者之艰辛与不易,让更多人看到医术之美与人性的光辉,使医患关系朝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新中国医疗题材电影的界定和发展演变
1.1 医疗电影的概念界定
1.1.1 医疗电影概念的界定
1.1.2 医疗电影的拟类型化特征
1.2 医疗电影的发展演变
1.2.1 经济因素
1.2.2 社会意识形态
1.2.3 医疗体制的变革
1.2.4 社会因素的影响
第2章 新中国医疗题材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分类
2.1 医者形象
2.1.1 无私奉献的英模形象
2.1.2 自私自利的负面医者形象
2.1.3 女性医者形象
2.1.4 构建兼具“病者”或“母亲”的双重身份形象
2.2 患者形象
2.2.1 贫穷且身患重症的患者
2.2.2 身具正能量的患者
2.2.3 经受道德拷问的患者
2.3 其他人物形象
2.3.1 医院领导
2.3.2 患者家属
2.3.3 其他人员
第3章 新中国医疗题材电影中叙事手法的研究
3.1 叙事特点
3.1.1 十七年:单线为主的叙事模式
3.1.2 文革时期: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
3.1.3 新时期:双线叙事模式的演变
3.2 叙事风格
3.2.1 纪实风格
3.2.2 诗意风格
第4章 新中国医疗题材电影中视听语言风格研究
4.1 空间的变化
4.1.1 物质空间的变化
4.1.2 社会空间的变化
4.1.3 心理/心灵空间的展现
4.2 色彩的变化与作用
4.3 音乐:叙事和情感的表达元素
4.4 服装:时代的标志性符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947470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新中国医疗题材电影的界定和发展演变
1.1 医疗电影的概念界定
1.1.1 医疗电影概念的界定
1.1.2 医疗电影的拟类型化特征
1.2 医疗电影的发展演变
1.2.1 经济因素
1.2.2 社会意识形态
1.2.3 医疗体制的变革
1.2.4 社会因素的影响
第2章 新中国医疗题材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分类
2.1 医者形象
2.1.1 无私奉献的英模形象
2.1.2 自私自利的负面医者形象
2.1.3 女性医者形象
2.1.4 构建兼具“病者”或“母亲”的双重身份形象
2.2 患者形象
2.2.1 贫穷且身患重症的患者
2.2.2 身具正能量的患者
2.2.3 经受道德拷问的患者
2.3 其他人物形象
2.3.1 医院领导
2.3.2 患者家属
2.3.3 其他人员
第3章 新中国医疗题材电影中叙事手法的研究
3.1 叙事特点
3.1.1 十七年:单线为主的叙事模式
3.1.2 文革时期: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
3.1.3 新时期:双线叙事模式的演变
3.2 叙事风格
3.2.1 纪实风格
3.2.2 诗意风格
第4章 新中国医疗题材电影中视听语言风格研究
4.1 空间的变化
4.1.1 物质空间的变化
4.1.2 社会空间的变化
4.1.3 心理/心灵空间的展现
4.2 色彩的变化与作用
4.3 音乐:叙事和情感的表达元素
4.4 服装:时代的标志性符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947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947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