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联想与意识形态效果 ——小津安二郎后期电影风景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07 05:14
小津安二郎,作为日本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导演之一,因其电影卓越的艺术成就,半个世纪以来益发受到世界范围的观众、电影研究者的关注。国内外关于小津安二郎电影研究的文章、著作数量巨大,涉及领域众多,但至今还未有研究者从风景研究的角度对小津安二郎电影中出现的风景展开系统、深入的论述。几乎所有研究者都认为,小津安二郎后期导演生涯(1949-1962)中拍摄的13部电影,以成熟统一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上的超前性奠定了其在世界电影史上的艺术地位。在这13部电影中,大量直接展现风景画面的空镜头占据了影片的重要篇幅。本论文从这些电影影像所呈现的风景切入小津安二郎研究,通过讨论影片中风景的选择、不同风景之间建立的关系、风景与人物、事件、环境等要素建立的关系、风景与故事地点/影片空间之间的关联性、风景与电影文本、观众的关系、风景的意识形态效果,试图寻找其后期电影风景的三个重要特征:隐喻性、联想性和意识形态效果。本文以W.J.T米切尔对风景的概念界定为出发点,在文本分析、镜头分析的基础上,使用风景研究的基础理论框架,结合文化研究、文学理论、意识形态理论的批评方法对小津后期电影中风景的三个特征展开全面解读。通过集中从风景...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问题的提出
文献综述
风景作为一个研究角度
论题的内容与意义
第一章 “隔绝风景”与战后隐喻
第一节 “避难所”中的古城风景
第二节 古城风景的消极对抗
第三节 走出隔绝的风景
第二章 都市内外风景的二元表意
第一节 东京风景的现代性焦虑
第二节 城市内外的对立风景
第三节 乡镇、城郊风景的人情投射
第三章 风景的开放性联想
第一节 “中断”风景的“陌生化”效果
第二节 由风景联想打开的“开放文本”
第四章 风景的意识形态效果
第一节 风景摄影的意识形态效果——以《晚春》空镜头为例展开分析
第二节 日本风景与民族意识形态
结语
附录:相关影片名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4043655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问题的提出
文献综述
风景作为一个研究角度
论题的内容与意义
第一章 “隔绝风景”与战后隐喻
第一节 “避难所”中的古城风景
第二节 古城风景的消极对抗
第三节 走出隔绝的风景
第二章 都市内外风景的二元表意
第一节 东京风景的现代性焦虑
第二节 城市内外的对立风景
第三节 乡镇、城郊风景的人情投射
第三章 风景的开放性联想
第一节 “中断”风景的“陌生化”效果
第二节 由风景联想打开的“开放文本”
第四章 风景的意识形态效果
第一节 风景摄影的意识形态效果——以《晚春》空镜头为例展开分析
第二节 日本风景与民族意识形态
结语
附录:相关影片名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40436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4043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