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个人体验下影像艺术的形式及表达探究

发布时间:2017-06-12 05:00

  本文关键词:个人体验下影像艺术的形式及表达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影像是人们交流、沟通、传达信息等的重要的手段,它出现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活动的影像是一个复杂体,它不仅是具有构形作用的景框,而且还是一扇像世界展开的窗户。影像它首先呈现出被再现物体的原有的意义,然而通过影像并借助影像,被再现的物体会获得一个全新的意义。影像会比被再现物的总和更加丰富,更有意味。任何的影像都不会是一个随意性的符号,然而任何的影像又都可以成为符号,通过蕴涵并纳入一个主导的语境从而获得符号功能。影像具有三层表意功能:即再现、语意和艺术。第一层表意是因为摄影形似性从而产生的真实效果,即再现;影像的第二层表意是在叙事中蕴涵逻辑,也就是影像间的联想关心从而形成了语意;第三层语意是由取景以及拍摄角度和特殊的造型因素所创造的艺术效果。影像-符号-艺术。影像,首先是物象,它是基于现实的片段;然后,影像按照一定的规则结构,具有了符号的意义,使电影成为了语言;最后,通过创造者及导演的丰富的想象创造力,语言可以成为艺术。我想要对电影理论进行研究的原因与其它艺术和科学一样,都是为了求知的乐趣以及在获得这种知识后能够更好的理解影像和影像艺术。我们都希望能够深入的理解这种能够带给我们舒适体验的现象。电影的理论也是一门科学,它所关注的是整体而不是个别,我在本论文中的着眼点不是个别的影片更不是个别的技巧,而是电影性能本身以及个人体验对影像艺术的表达及探究的研究.个人的体验和对心理学、行为学以及逻辑学的研究,对影像艺术的形式及表达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感受辩证法在影像艺术的形式及表达中的启蒙作用。常言说的好,没有创新的传统是僵化的,没有传统的创新则是轻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当影像艺术成为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主体时,我们要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并且努力的遵循、探究并发展心理学、行为学、以及社会存在与影像艺术创作之间的微妙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们未来的审美体验和生活。
【关键词】:影像艺术 心理学 个人体验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2
  • 1.1 选题意义9
  • 1.2 选题在该领域的水平9-10
  • 1.3 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10
  • 1.4 研究架构10-12
  • 第二章 影片影像12-24
  • 2.1 影像12
  • 2.2 影像作为符号12-15
  • 2.2.1 影像的表意功能12-13
  • 2.2.2 影片的表意功能13-14
  • 2.2.3 影像与符号学14-15
  • 2.3 影片影像与词汇表达15-18
  • 2.3.1 词汇表达形式15-16
  • 2.3.2 影片影像表达形式16-17
  • 2.3.3 影片影像与词汇表达形式的关系17-18
  • 2.4 影像的镜头与角度18-21
  • 2.4.1 镜头18-19
  • 2.4.2 角度19-21
  • 2.5 影像的景框21
  • 2.6 影像艺术的审美价值21-24
  • 2.6.1 影像艺术的艺术审美价值21-22
  • 2.6.2 影像艺术的心理审美价值22
  • 2.6.3 影像艺术的文化审美价值22-24
  • 第三章 影像艺术与心理学24-38
  • 3.1 镜头与心理学24-25
  • 3.2 角度与心理学25-26
  • 3.3 光与影的心理学作用26-27
  • 3.4 色彩的心理效果27
  • 3.5 场面调度的心理学内涵27-30
  • 3.5.1 景框安排的心理学内涵27-28
  • 3.5.2 区域空间的心理学内涵28-29
  • 3.5.3 距离关系的心理学内涵29-30
  • 3.6 构图的心理学30
  • 3.7 线条运用的心理学依据30-31
  • 3.8 运动与心理学31-33
  • 3.9 剪辑与心理学33-36
  • 3.9.1 连续性剪辑33
  • 3.9.2 格里菲斯与古典剪辑33-34
  • 3.9.3 蒙太奇34-36
  • 3.10 色彩与心理学36-38
  • 第四章 影像艺术与梦38-40
  • 4.1 心象38
  • 4.2 梦38-39
  • 4.3 心象与影片影像39
  • 4.4 影像艺术与梦39-40
  • 第五章 影像艺术与逻辑学和辩证法40-43
  • 5.1 逻辑学40
  • 5.2 影像与逻辑学40-41
  • 5.3 影像艺术中的辩证法41-42
  • 5.4 剪辑与辩证法42-43
  • 第六章 个人体验下的影像艺术形式与表达43-44
  • 第七章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6
  • 致谢46-47
  • 附录47-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小凡;;浅谈国内人体影像艺术的发展[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胡玉宝;;浅谈实验影像艺术与相关学科的融合发展趋势[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5期

3 ;周宏斌影像艺术作品选登[J];艺术.生活;2011年04期

4 谭青;;当代装置影像艺术[J];大舞台;2011年09期

5 项仲平;范萍萍;;论影像艺术中国家形象的重构[J];当代电影;2012年08期

6 何雨津;;“我们”与“他们”:中国当代影像艺术作品中角色与身份的局部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2年07期

7 田野;马晓青;;浅谈影像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和对文化的传承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26期

8 ;陈思聪电脑影像艺术个人展[J];桌面出版与设计;1998年03期

9 吴杰;;新媒体影像艺术成形作品要素讨论[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年03期

10 关琴;;从《10米/秒》说起——论当代影像艺术对电影的挪用与自身建构[J];当代电影;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春辰;;造像与当代影像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实习记者 陈亚梅;影像艺术家:独立创作还是适应市场[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记者 曹俊杰 实习记者 周渊;中国影像艺术20年[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吴云;一次意大利影像艺术的回顾[N];光明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邱家和;艺术市场不光有商业利益[N];上海证券报;2010年

5 甘学军;影像艺术 艺术品市场的新热点[N];人民日报;2007年

6 曾璜;新人佳作:补上“完成度”这一课[N];中国摄影报;2012年

7 梁瑛;台湾旅美艺术家展示40年影像艺术[N];深圳商报;2010年

8 美术馆从业者 顾一指;只有作品,没有展览[N];东方早报;2011年

9 学东;华辰“影像艺术”专场:还需要时间培育[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顾群业;用观念聚合媒介[N];中国文化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笑男;作为观念的影像[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园;论实验影像艺术的产生及其艺术特点[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香余;个人体验下影像艺术的形式及表达探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5年

3 史剑辉;数字时代影像艺术创意与传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董杰;影像艺术与社会生活[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5 胡依娜;光在影像艺术后期制作中的运用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6 王晨曦;论中国武侠影像艺术及其对西方动作电影的影响[D];武汉纺织大学;2012年

7 陈丹;影像艺术现象学分析与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0年

8 张潆艺;影像艺术中的行为心理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3年

9 陈沁;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发展研究(1990-2000年)[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炜炜;试论实验影像艺术的表达方式[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个人体验下影像艺术的形式及表达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32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4432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8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