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有意味的形式”:论十七年中国电影美术

发布时间:2017-06-27 21:23

  本文关键词:“有意味的形式”:论十七年中国电影美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十七年"时期,中国的电影事业百废待兴,广大的电影创作人满怀热情去歌颂新生活、新社会,一大批"高大全"的工农兵形象在银幕上应运而生,投射出浓厚的时代气息和中华民族特色。这段时期的电影结合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语境,遵循着当时的电影政策导向。因此,"十七年"时期的电影美术创作也会以"有意味的形式"贯穿在整个电影的创作之中,是为电影的题材所服务的,不可避免地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和导演们的"政治无意识"贯穿其中。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关键词】“十七年” 电影美术 政治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分类号】:J909.2
【正文快照】: 在中国电影史上,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电影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十七年电影”、“文革电影”、“新时期电影”和“新世纪电影”。其中,“十七年电影”指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十七年间(1949年至1966年)所拍摄制作的电影。迄今为止,对“十七年电影”的研究更多的是与这段时期的政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华;;电影美术的设计观念[J];社科纵横;2008年10期

2 李玮;;大电影大美术——小议现代电影美术功能和发展方向[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8期

3 张坤;;浅谈电影美术及其发展流变[J];美与时代(上半月);2010年01期

4 陈敏;;我国电影美术的现状与前景[J];电影文学;2010年10期

5 吴鹏;;电影美术在电影中的应用刍议[J];电影文学;2011年20期

6 张文燕;;对高科技电影美术的思考[J];美术观察;2012年02期

7 李婷;;从《建党伟业》看电影美术对历史的表达[J];电影文学;2012年23期

8 李波;;论我国电影美术中的“意”与“境”[J];电影文学;2012年06期

9 韩鸿友;;浅谈电影美术对电影表现力的作用[J];电影文学;2013年07期

10 梁佳卿;兰娟;;从电影美术角度试述“第五代”导演创作流变[J];电影文学;2013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瑜;;理想与现实——浅说CG时代的电影美术与概念设计[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少平;电影美术空间思考[N];中国电影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俭;现代影视美术的数字化制作与艺术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3年

2 楚日兴;早期中国电影中戏剧美术对影视美术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5年

3 关冬霞;论当代国产电影美术创作观念的嬗变机理[D];重庆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有意味的形式”:论十七年中国电影美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1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491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6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