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东北电影的诗意探寻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东北电影的诗意探寻
【摘要】:在中国电影发展的百余年历程中,东北电影曾经书写了极其光辉的一页,学术界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东北电影承载了一个特殊年代下艰巨的历史使命,同时也与中国电影一起经历着社会文化的时代转型。回首过往,人们习惯于在历史的光环下寻找激情。时过境迁,对于东北电影的评价已由喧嚣进入沉静,在这样一个自我反思的阶段,人们应当理性面对现实的困惑,在历史的回顾与追溯中思考未来东北电影的生存之路。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
【关键词】: 新时期 东北电影 区域文化 诗意
【基金】:2015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儒家思想与东北电影民族品性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5YSE12)
【分类号】:J905
【正文快照】: 自古以来,人类的文明史总是与人类传播史结伴而行,交相辉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从原始社会的体语相传,到印刷时代的纸质显现;从19世纪初欧洲摄影技术的诞生,到1895年法国巴黎卡普辛路地下咖啡馆内卢米埃尔兄弟带来的阵阵惊呼……技术的进步带动着传播手段的演变,同时也改变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玄,大功;试论电影的雅俗分流[J];江南论坛;2002年08期
2 张春晓;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数字电影的挑战[J];影视技术;2002年07期
3 邓天颖,张威;透视澳大利亚电影业[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洪帆;从传统到现代——任侠黑帮电影中的日本文化精神[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贾磊磊;中国电影的数字化生存[J];电影创作;2002年05期
6 ;电影学术书讯[J];当代电影;2003年04期
7 克莱尔·安-沃特金斯 ,陆孝修;葡语非洲电影:历史和当代的视角[J];当代电影;2003年04期
8 陆孝修;北部非洲(阿拉伯)电影今昔[J];当代电影;2003年04期
9 徐溧遥;电影,斯派克·李的娱乐场所[J];当代电影;2003年05期
10 汪朝光;光影中的沉思——关于民国时期电影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历史研究;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圣达;;电影在东南亚:发展、问题和前景[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3 丁亚平;;电影史的视界:方法与范式——兼谈人物志电影研究[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祁林;;景观电影之“景观”魅力探源[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海日寒;;新时期蒙古族电影的文化与艺术问题[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6 施梅轻;陈冠平;李淑英;;农村16毫米电影中间片国产化研究[A];2011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1年
7 王准;;数字时代的电影特效创作[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3年
8 孙绍谊;;新媒体与早期电影[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任庭义;;论电影与青年文化消费[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10 王婷;;论数字时代电影版权侵犯的内生救济——〈阿凡达〉带给电影产业的“潘多拉”[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瑞典记者 刘仲华;瑞典 让电影发扬光大民族文化[N];人民日报;2003年
2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 童刚;继承百年电影传统 谱写新的电影篇章[N];中国电影报;2006年
3 何勇海;数字电影:高票价的颠覆者[N];民营经济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胡嵘;奥运官方电影出征全球[N];中国电影报;2008年
5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戎;印巴电影相互解禁 南亚电影争奇斗艳[N];光明日报;2008年
6 ;莫斯科国立电影学院[N];中俄经贸时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张莫 实习生 陈希;欧洲电影同中国观众亲密接触[N];经济参考报;2008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古丽巴努;少数民族电影:中国影坛的一朵奇葩[N];中国电影报;2009年
9 山鲁佐德;西德尼·吕美特:电影的勇气与良知[N];文汇报;2011年
10 向阳花;3D电影的艺术猜想[N];深圳特区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运冬;电影,作为隐喻的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2 李静;新时期体制演变中的电影进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刘_";基于认知符号架构下电影深层体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侯微;战争电影与国家认同[D];复旦大学;2009年
5 康尔;电影表述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
6 孟岩;泰中动作电影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7 王者凌;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抒;电影中的电影:元电影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邱宝林;新世纪中国青年导演电影话语建构图景与传播逻辑[D];上海大学;2012年
10 赵慧娟;新时期文学思潮对电影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588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558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