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二十世纪中国体育电影中的女性运动员价值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3 05:39

  本文关键词:二十世纪中国体育电影中的女性运动员价值观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二十世纪中国 体育电影 女性运动员 价值观


【摘要】:在二十世纪中国,女性运动员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不仅对中国的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贡献,也对中国历史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妇女能顶半边天”,在一定程度上,女性运动员的影响和贡献超过男性运动员。在二十世纪中国电影史上,先后出现了《体育皇后》、《女篮5号》、《冰上姐妹花》、《沙鸥》、《黑眼睛》、《女帅男兵》等一批以女性运动员为主要角色的体育电影。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些电影不仅以艺术的形式生动地呈现了女性运动员的训练、比赛和生活的真实情况,而且对女性运动员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念有深入的描写和刻画。本文选取《体育皇后》、《女篮5号》、《沙鸥》、《黑眼睛》这四部分别展现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新中国建国初期(1949年-1966年)、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1年)、市场经济时期(1992年-2002年)四个历史阶段我国女性运动员的训练、比赛和生活的电影作品,通过对电影的时代背景、人物、情节等的解读,研究其中主要女性角色(《体育皇后》中的林璎、《女篮5号》中的林洁、《沙鸥》中的沙鸥、《黑眼睛》中的丁丽华)的价值观,探讨二十世纪中国体育电影中所反映女性运动员价值观的演变。研究发现,每个阶段女性运动员的价值观都与当时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相关,并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体育皇后》反映了在战争、国难和遭受外来文化冲击的背景下,民国时期的女性运动员的价值观念是多重的,为了实现女性解放与民族解放相结合的社会理想,女性运动员受到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但一定程度上也接受了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女篮五号》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大众的女性价值观在发展和进步,女性运动员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赢得了国民平等的目光,也真正实现了自身价值。《沙鸥》则体现出改革开放初期,女性运动员个人的荣誉与国家主题是相一致的,其训练、比赛和生活均是为了实现为国争光的理想。《黑眼睛》反映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元,女性运动员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的过程中。
【关键词】:二十世纪中国 体育电影 女性运动员 价值观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812.9;J90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0
  • 第一节 选题依据9-10
  • 第二节 选题目的和意义10
  • 一 选题目的10
  • 二 选题意义10
  • 第三节 文献综述10-14
  • 一 我国体育电影的现状分析11-12
  • 二 二十世纪国内以女性运动员为题材的电影代表作品分析12-14
  • 第四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4-15
  • 一 研究对象14-15
  • 二 研究方法15
  • 第五节 论文的创新之处15-16
  • 第六节 相关概念界定16-20
  • 一 价值观16-17
  • 二 人生价值观17
  • 三 职业价值观17-18
  • 四 运动员价值观18-20
  • 第二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20-40
  • 第一节 民国时期体育电影《体育皇后》中女性运动员价值观20-27
  • 一 民国时期国家的政治主题20-21
  • 二 民国时期社会大众价值观21-22
  • 三 《体育皇后》中的女性运动员价值观22-27
  • 第二节 新中国建国初期体育电影《女篮5号》中女性运动员价值观27-30
  • 一 新中国建国初期国家的政治主题27
  • 二 新中国建国初期大众价值观27-28
  • 三 《女篮5号》中的女性运动员价值观28-30
  • 第三节 改革开放初期体育电影《沙鸥》中女性运动员价值观30-35
  • 一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的政治主题31
  • 二 改革开放初期大众价值观31-32
  • 三 《沙鸥》中的女性运动员价值观32-35
  • 第四节 市场经济时期体育电影《黑眼睛》中女性运动员价值观35-40
  • 一 市场经济时期国家的政治主题35
  • 二 市场经济时期大众价值观35-36
  • 三 《黑眼睛》中的女性运动员价值观36-40
  • 第三章 结论40-42
  • 参考文献42-44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4-45
  • 致谢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璐;兰健;刘颖;郭超;;论美国励志体育电影风行的意识形态性[J];体育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2 岳新坡;詹建国;;我国体育电影萧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周勇智;;对当代体育电影的理性认识及分析[J];电影文学;2008年12期

4 刘亚玉;;动漫体育电影的社会价值[J];当代电影;2008年08期

5 赵宁宇;;中国体育电影概览[J];电影艺术;2008年04期

6 倪骏;;闲话体育电影[J];世界知识;2008年16期

7 应国虎;;中国体育电影文化内涵的注释[J];当代电影;2008年11期

8 王震;;体育电影的内涵特征与发展策略探究[J];电影评介;2009年04期

9 赵燕;;体育电影对大学生的影响[J];电影文学;2009年24期

10 李好君;;我国体育电影的特点及发展策略[J];电影文学;2009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明明;;体育电影类型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2 王庆福;;论中国体育电影的国家形象修辞[A];文化复兴:人文学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12年

3 冯伟;;民国体育电影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4 姜贺;;体育电影——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薄弱环节[A];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隗瑞艳;北京1500个社区展映体育电影[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李蕾;体育电影:如何让我更爱你[N];光明日报;2008年

3 顾虹 白瀛;专家称:体育电影不单要“励志”[N];中国改革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郭青剑;体育电影:跳出励志主题向更深层面开拓[N];中国艺术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窦雨佳;体育电影想说爱你,可你在哪?[N];中国体育报;2011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吴华;体育电影的真正魅力在哪里?[N];中国艺术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李霆钧 汪景然;以国际化视野拍摄体育电影[N];中国电影报;2012年

8 姬颂 赵莹莹;中国体育电影期待突破[N];安徽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姚志峰;关注奥运 关注中国体育电影[N];中华新闻报;2006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何晓诗;体育电影:借奥运东风 创全新天地[N];中国电影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薇;美国体育电影的发展历程及其主题倾向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2 张健;中美体育电影价值内涵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3 陶思静;20世纪中国大陆体育电影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4 廖志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电影中运动员形象塑造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5 温蕾;我国体育电影市场现状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16年

6 贾笑寒;二十世纪中国体育电影中的女性运动员价值观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7 孙一可;好莱坞体育电影中的“美国梦”表达[D];上海体育学院;2016年

8 李磊;体育电影对体育本质的表达及其社会功能的靶点[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熹梦;北京奥运前后中国体育电影价值观演变的影像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5年

10 屈雯U,

本文编号:665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665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0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