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内地电视都市情感剧中夫妻形象的价值取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6 03:28

  本文关键词: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内地电视都市情感剧中夫妻形象的价值取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都市情感剧 夫妻形象 价值取向 两性和谐


【摘要】:伴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人们的价值取向也随之发生改变。都市情感剧日渐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建构社会及个人价值取向的一种重要方式。论文以新世纪以来中国内地电视都市情感剧中的夫妻形象为基础,研究夫妻形象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一方面是对当下时代价值取向的反映,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教化手段编织在人物形象的建构之中,剧中的夫妻形象正是价值取向诉求的符号。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从中国内地都市情感剧、夫妻形象及价值取向三个方面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综述,归纳总结目前较为集中的几个研究方向和欠缺之处。第一章对中国电视都市情感剧的界定和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第二章研究新世纪以来中国内地电视都市情感剧中夫妻形象的演变,探讨在价值取向主导下夫妻形象的新变化,展现从“大男人”到“小男人”的丈夫形象,从“刻板化”到“多元化”的妻子形象;第三章对剧中夫妻形象蕴含的价值取向特征进行研究,着力挖掘并展现物欲价值取向、个人价值取向、婚恋价值取向的特点;第四章对价值取向形成原因加以分析,从消费文化、性别话语、身份认同、社会变革几个层面予以探讨;第五章研究价值取向对都市情感剧的镜像化意义,发挥都市情感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展现都市情感剧夫妻形象变迁背后隐藏的真正推手——价值取向的积极意义,也是提倡夫妻两性和谐共生的主旨所在。在以往众多研究都市情感剧的论文中存在着大量否定性评论,这些否定性评论主要集中在都市情感剧题材的同质化、运作模式的商业化、内容的娱乐性、审美的扭曲等。虽然大众文化的世俗化、功利化趋势不可阻挡,但是展现积极价值取向的优秀都市情感剧并非真正缺失,论文之所以选取价值取向作为都市情感剧研究的切入点,正是因为都市情感剧应对社会现实具有指导意义,借助都市情感剧对社会的教化功能,以洞察其背后隐含的社会价值取向与文化表征的本质,传递出构建两性和谐的价值取向,与当下时代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相适应。
【关键词】:都市情感剧 夫妻形象 价值取向 两性和谐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4
  • 0.1 研究目的和意义9-10
  • 0.2 文献综述10-14
  • 0.2.1 中国都市情感剧研究的文献综述10-12
  • 0.2.2 都市情感剧中夫妻形象研究的文献综述12-13
  • 0.2.3 关于价值观及价值取向问题的研究现状13-14
  • 1 都市情感剧概述14-16
  • 1.1 都市情感剧的定位14-15
  • 1.2 都市情感剧的发展历程15-16
  • 2 价值取向主导下夫妻形象的演变16-24
  • 2.1 丈夫形象:从“大男人”到“小男人”的递变16-21
  • 2.1.1 拥有霸主地位的“大男人”16-18
  • 2.1.2 回归家庭民主的“小男人”18-21
  • 2.2 妻子形象:从“刻板化”到“多元化”的转型21-24
  • 2.2.1 被看视角下的“刻板化”印象21-23
  • 2.2.2 价值观融合的“多元化”形象23-24
  • 3 夫妻形象蕴含的价值取向特征24-33
  • 3.1 消费时代物欲主导的价值取向24-28
  • 3.1.1 物欲价值取向的负面影响24-26
  • 3.1.2 精神价值取向的正面宣扬26-28
  • 3.2 主张自主平等的个人价值取向28-31
  • 3.2.1 主体意识的凸显28-29
  • 3.2.2 两性平等意识的提升29-31
  • 3.3 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婚恋价值取向31-33
  • 3.3.1 恋爱观:冲破传统 追求爱情31-32
  • 3.3.2 婚姻观:摒弃淡漠婚姻 希冀精神交流32-33
  • 4 价值取向形成的原因33-39
  • 4.1 消费文化的侵袭33-36
  • 4.1.1 消费社会的时代特征33-35
  • 4.1.2 物质与精神的碰撞交织35-36
  • 4.2 性别话语的变迁与身份认同的追求36-38
  • 4.2.1 由强渐弱的男性话语权36-37
  • 4.2.2 由弱渐强的女性主体意识37-38
  • 4.3 社会家庭关系的变革38-39
  • 4.3.1 家庭模式:从“主干家庭”到“核心家庭”的转型38
  • 4.3.2 社会观念: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博弈与融合38-39
  • 5 价值取向对都市情感剧的镜像化意义39-44
  • 5.1 夫妻两性和谐的反思与探索39-41
  • 5.1.1 对婚恋固化观念的反思40
  • 5.1.2 对夫妻相处方式的探索40-41
  • 5.2 继承与弘扬:时代核心价值取向的彰显41-44
  • 5.2.1 发掘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41-42
  • 5.2.2 建构现代社会和谐的价值取向42-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4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亚利;“女らしぃ”一词价值取向的变化[J];日语知识;2001年08期

2 李忠杰;;建设和谐文化的核心是倡导和谐的价值取向[J];中国监察;2006年21期

3 梅娜;;论文学与批评的价值取向[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廖开泉;;城乡价值取向的差异与对策思考[J];社科纵横;2010年04期

5 王辉忠;;思想文化多元背景下应倡导的价值取向[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2年04期

6 闵丽男;现阶段文学的价值取向[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0年05期

7 林一民;文艺的多种功能与接受的价值取向[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8 侯文宜;论文学活动中价值取向的规律性[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9 陈爱华;试论现代文化的价值取向[J];江苏社会科学;1993年04期

10 乔洪武,,龙静云;功利性价值取向泛化的社会成因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令琼;;论“诚信”道德规约的价值取向[A];孔学研究(第十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一次暨海峡两岸第七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扬;李超;;中学生价值取向调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陆兴海;王重鸣;;不同年龄城乡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多方法复合式分析[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4 张卫;王振卯;;社会群体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5 丁英华;陈兵;;犯罪治理价值取向辨析[A];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1年度)[C];2011年

6 楚明锟;周军;;作为价值取向的责任:一种公共行政的视角[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蒋军成;;服务型政府构建中的价值取向问题研究[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徐诚;寿杨宾;;试论“和文化”的本质、意义及价值取向[A];和文化学刊(2011-2012)[C];2012年

9 孟凡盛;;析部分权威试题的设计缺陷 察当前命题价值取向之偏差[A];第二届《化学教育》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10 芦金梅;;数学课堂的关键问题[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凤岭;百年企业的价值取向[N];中国工业报;2003年

2 赖健;品牌贵在价值取向[N];中国石化报;2004年

3 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 阮青;价值取向的界定及相关问题[N];人民日报;2010年

4 柴俊勇;价值取向 关键看政府[N];联合时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张骏;让城市价值取向成文化之魂[N];解放日报;2012年

6 伊文;功利的价值取向让理想扭曲[N];郑州日报;2013年

7 市委党校 沈建军;正确把握价值取向 助推社会治理创新[N];乐山日报;2014年

8 张宏斌;客户价值取向是农金服务之本[N];金融时报;2014年

9 王石川;国考“双降”,穿过迷雾看价值取向[N];嘉兴日报;2014年

10 沈峰;价值取向调整彰显执政理念进步[N];中国绿色时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肖强;学校课程与家庭教育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薛忠祥;当代中国教育的应有价值取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熊华军;意义生成:当代大学教学价值的新取向[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时丽娜;意识形态、价值取向与大学英语教科书选材[D];复旦大学;2013年

5 高金锋;反思与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郝兆杰;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全峰;价值取向与科学发展关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2 张金燕;高校教师工作价值取向与工作满意度关系实证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3 杨振华;中美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价值取向的对比研究[D];聊城大学;2015年

4 任琳琳;香港国民教育之路的回顾与展望[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5 郭祺;JTQC公司绩效薪酬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孟小媛;当代人文类绘本的价值取向对受众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7 曹晓雨;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内地电视都市情感剧中夫妻形象的价值取向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孙孝珍;高中数学教育的应用价值取向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梅仪新;我国大学排行价值取向的冲突与协调[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飞;明明德: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价值取向[D];河海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019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8019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2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