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乡土符号与张艺谋电影

发布时间:2017-09-06 11:16

  本文关键词:乡土符号与张艺谋电影


  更多相关文章: 张艺谋电影 乡土符号 审美价值


【摘要】:张艺谋不仅仅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的佼佼者,更是享有极高国际声誉的艺术家。其拍摄的很多电影作品屡次在国际上获得大奖,这是对张艺谋本人的认可,更是对其电影作品艺术价值的肯定。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对张艺谋电影的研究热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足见张艺谋电影的影响力。但进入新世纪以来,张艺谋电影获奖的频次及所获奖项的分量不断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和其影片转型有很大的关系。张艺谋前期影片主要是艺术片,而转型后侧重于商业大片的打造,所以在影片的表现方式上也会有所改变。在前期张艺谋导演发轫之作《红高粱》的打造和一系列以农村题材的影片中,我们都不能忽略其电影中乡土符号的运用。转型后,张艺谋也没有放弃在影片中寄托乡土情怀,只是商业片看重的是商业利益,所以在影片中对乡土符号的运用有所舍弃。故本文在前人学者对其电影研究的基础上,对张艺谋电影中乡土符号的运用进行了研究,认为张艺谋电影中乡土符号的运用是其电影成功的重要因素。第一章主要是对乡土、乡土文学、乡土电影及第五代导演等概念进行梳理。第二章则从视听语言、人物形象、民俗文化三个方面来分析张艺谋电影中乡土符号的呈现方式。其中视听语言的分析包括乡土色彩和民族乐器的运用;人物形象的分析包括接地气的乡土语言和质朴的服装;民俗文化的分析则包括充满地域特色的乡土习俗和展示民族文化的民间艺术。第三章则是深入挖掘了张艺谋电影中乡土符号的形成原因,从张艺谋导演个体入手,采取从表及里,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出了四点主要的原因,分别是:电影改编自有关乡土的文学作品、摄影艺术追求乡土情感的表达、植根于中国人固有的乡土情结、特殊的成长经历及陕北文化的影响。而最后一章则是从审美价值来谈乡土符号在张艺谋电影中的运用。不仅让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观、气韵观、仪式感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更是一种对中国乡土风貌的质朴还原和中国乡土文化的宣扬。
【关键词】:张艺谋电影 乡土符号 审美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90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3
  • 0.1 研究目的和意义9-10
  • 0.2 文献综述10-12
  • 0.3 研究方法12-13
  • 1 相关概念13-19
  • 1.1 乡土13-14
  • 1.2 乡土文学14-15
  • 1.3 乡土电影15
  • 1.4 第五代导演15-17
  • 1.5 乡土符号17-19
  • 2 张艺谋电影中乡土符号的呈现方式19-28
  • 2.1 视听语言的乡土韵味19-21
  • 2.1.1 惯用单色调的乡土色彩19-20
  • 2.1.2 传统民族乐器和地方民乐营造乡土氛围20-21
  • 2.2 人物形象的乡土情怀21-24
  • 2.2.1 接地气的语言22-23
  • 2.2.2 质朴的装扮23-24
  • 2.3 民俗文化的乡土寄托24-28
  • 2.3.1 地域特色的乡土习俗24-25
  • 2.3.2 展示民族文化的民间艺术25-28
  • 3 张艺谋电影中乡土符号的生成原因28-33
  • 3.1 电影改编自有关乡土的文学作品28
  • 3.2 摄影艺术追求乡土情感的表达28-29
  • 3.3 植根于中国人固有的乡土情结29-31
  • 3.4 特殊的成长经历和陕北文化的影响31-33
  • 4 张艺谋电影中乡土符号的审美价值33-43
  • 4.1 传统美学的展现33-38
  • 4.1.1 运用场景营造意境33-34
  • 4.1.2 通过人物体现“韵”味34-36
  • 4.1.3 处理人生大事的仪式感36-38
  • 4.2 乡土风貌的质朴还原38-40
  • 4.3 乡土文化的宣扬40-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8
  • 致谢48-4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中;张艺谋转型的意义[J];电影艺术;2000年03期

2 高晓春;张艺谋:我至少无意去拍所谓的丑陋——我坚信我的电影是要让外国人为中国喝彩[J];人民论坛;2000年07期

3 张洪斌;《传统的叙事与现代的影像──张艺谋电影形态论》(硕士学位论文)[J];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02期

4 唐盈;论张艺谋电影文本的文化接受与阐释[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张颐武;孤独的英雄:十年后再说“张艺谋神话”[J];电影艺术;2003年04期

6 曹允迪;日本对张艺谋的恩宠[J];艺术评论;2004年08期

7 方李莉;由张艺谋影片所引起的文化反思[J];艺术评论;2004年10期

8 班玉冰;从“颠轿”两种说起——论张艺谋电影改编中对“民俗”的运用[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9 赖彦刚;浅析张艺谋电影的历史转向[J];当代文坛;2005年04期

10 申载春,殷国栋;红色:张艺谋电影的文化蕴含[J];阴山学刊;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金梅;;彰显与衰微——张艺谋电影创作中女性意识的蜕变[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李金梅;;张艺谋电影意识形态的变化及原因探究[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莹;吴超;;神话俯身 武侠失魂——张艺谋电影创作论[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潘年英;;驳“张艺谋神话终结论”[A];东方丛刊(2000年第1辑 总第三十一辑)[C];2000年

5 钱广贵;;从《红高粱》到《黄金甲》——张艺谋的“灿烂”与“泛黄”[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素淡;熟悉而陌生的张艺谋[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马戎戎;张艺谋的女性美学[N];发展导报;2004年

3 ;中国文化界集体“针砭”张艺谋[N];华夏时报;2004年

4 北京师范大学 王国平;张艺谋依然“一根筋”[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肖鹰;《金陵十三钗》究竟失误在哪里?[N];文学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夏辰 张英 实习生 俞峥;张艺谋:“文革”都成历史了,还要让人沉重多久啊[N];南方周末;2009年

7 本报记者 张英 平客;张艺谋批评史[N];南方周末;2010年

8 本报记者 张英发;张艺谋:我是中国争论最多的导演[N];南方周末;2010年

9 曾勋;张艺谋与他的时代文化病候[N];文学报;2014年

10 卞祖善;张艺谋的成功与失败[N];中国文化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金梅;文化研究视域中的张艺谋[D];苏州大学;2008年

2 武锦华;镜像的“长镜头”[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班玉冰;张艺谋电影改编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石莉;张艺谋电影的文化意蕴与现代性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斐;张艺谋电影的叙事倾向[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谢婷;从小说《陆犯焉识》到电影《归来》[D];西南大学;2015年

5 邱倩;张艺谋电影伦理价值内涵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曹伟;张艺谋电影服装艺术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7 高军军;张艺谋电影中色彩运用的美学探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8 王孟琪;张艺谋早期电影中红色元素的文化传播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9 王平;张艺谋作品的文化创意研究[D];温州大学;2015年

10 崔颖;张艺谋电影对时代的演绎与诠释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02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802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7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