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罗生门》从文学到电影的人性思考

发布时间:2017-09-20 08:25

  本文关键词:《罗生门》从文学到电影的人性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罗生门》 人性 趋众心理 趋利避害


【摘要】:《罗生门》和《竹林中》是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善恶抉择、趋利避害、趋众心理等重要命题,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导演黑泽明运用电影艺术手法,成功地再现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内涵。使"罗生门"更具普遍性和符号化意义,成为"众说纷纭、真相难明"的代名词。而且他还改变了芥川龙之介的极度悲观心理,在黑暗中带给人性未来的光明与希望。本文梳理和探索"罗生门"人性主题的产生与发展,揭示其深刻的内涵以及对当代人性发展的启示。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
【关键词】《罗生门》 人性 趋众心理 趋利避害
【分类号】:J905
【正文快照】: 一、“罗生门”的由来“罗生门”最初在日文中用汉字写成“罗城门”,是设在“罗城”的门,是日本京都平安京中央通往南北的朱雀大道南端的一个城门。后来由于常年战乱,百姓生灵涂炭,无数的死尸被抛弃在这座废弃城楼,再加上常年废弃的断壁颓垣,显得异常阴森恐怖,慢慢在人们心中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平;《罗生门》的悲剧性[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余荽;;等待戈多与罗生门 《电影促进法》仍在云端[J];电影世界;2010年04期

3 魏莉莉;;虚妄?真实?——新历史主义视野下的《罗生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郑绍楠;张海涛;;《罗生门》:在历史之真与文学之真之间[J];电影文学;2008年06期

5 何莉琼;王海东;;言辞的立场:欲望还是正义?——《罗生门》撩开人性光亮的面纱[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2期

6 智联忠;;精心探索 独具魅力——评小剧场探索戏剧《罗生门》[J];南国红豆;2010年05期

7 和文波;;从《今昔物语》看《罗生门》的“说话”性质[J];电影评介;2010年07期

8 周婕;;传播中“罗生门”意义转变探究[J];文学教育(中);2011年05期

9 姬相轩;;看看谁最能“忽悠”——电影《罗生门》赏析[J];电影评介;2011年12期

10 翟雅丽;黄翠兰;;光影编织的神奇之网──从《罗生门》蓝本到影像[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迪彦;;试比较黑泽和芥川的两座“罗生门”[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梁爱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演出小剧场探索戏剧《罗生门》[A];中国演员(2010年第3期总第15期)[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昂;人人难逃《罗生门》[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张兴军;不应无视亿元福彩事件陷入“罗生门”[N];乐山日报;2009年

3 孟潇;小剧场探索戏剧《罗生门》的七重生命[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邢兢文;沉默的罗生门,沉重的龙背墙[N];中国电影报;2013年

5 周之江;是“撞人门”,也是“罗生门”[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波米;盗窃?修复?马可·穆勒陷“罗生门”[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

7 王若皓;把不美丽的东西撕扯给人看[N];北京日报;2002年

8 梁爱娟;新时代·新发展·新作品[N];团结报;2010年

9 曹凤岚;话剧不能光有演员没有观众[N];深圳商报;2004年

10 琢紫;《警察故事2013》:层层剥葱 泪流满面[N];中国电影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仲冲;三重“罗生门”——简析“罗生门”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差异[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力;人类无法躲避的“谎言”[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869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8869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7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