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影视论文 >

第六代导演电影中小人物的悲剧性

发布时间:2017-09-25 07:45

  本文关键词:第六代导演电影中小人物的悲剧性


  更多相关文章: 第六代导演电影 小人物 悲剧性 悲剧冲突 悲剧情境 悲剧性升华


【摘要】:第六代电影导演自成一派,在从影道路、审美风格、文化姿态等方面,展现出一些独特的美学特征。他们对底层小人物的集中关注,就是其极为显眼的审美追求。不同于英雄传奇的荡气回肠,和震撼的生死较量,小人物在凡常生活中展现出的本质力量和生存智慧,在困顿生活或悲惨境遇中勃发出的生命激情,展现出悲剧艺术震撼人心的力量。本文以第六代导演电影中的小人物形象为研究对象,将悲剧理论研究与作品实例分析相结合,对小人物形象进行分类,探讨其悲剧性、悲剧冲突、悲剧情境的创设。探寻导演通过小人物悲剧性的展示,对人生终极问题发出的追问。论文由引言、主体内容和结语三大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介绍了第六代导演的研究现状、论文选题及创新点。主体内容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通过对中西方悲剧观念的简要梳理,对悲剧性概念做出界定。同时,总览第六代导演电影作品,筛选出众多的小人物形象,以悲剧性视角将其分成三类。分别是成长阵痛的青年群体、生存艰难的底层人民、游走城市边缘的灰色人群。结合影片分析小人物身上具有的悲剧性意蕴。第二章论述小人物悲剧性矛盾冲突。具体表现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相互交织、发展变化,不断地给小人物制造出新的生存困境。第三章探索电影语言对悲剧情境的创设。纪录式的长镜头真实地呈现出小人物的生存环境。拼贴化的蒙太奇则能本真还原人物的内心体验。加之方言对白、同期录音、流行歌曲、冷峻画面和丑化形象的视听结合,为表现小人物的悲剧人生,创设出独特的艺术氛围。第四章从导演自身的反抗意识和对现实问责的创作态度出发,挖掘导演通过小人物悲剧的展示,对人生终极问题发出的追问。在创作之初,电影中的小人物形象是导演自身经历的投射。但随着创作阅历的丰富,他们把视角投向更为广阔的社会,关注每一个普通生命的生存境遇。结语部分是对当前电影发展状况进行了一些思考,期待当代电影能够汲取悲剧的营养,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第六代导演电影 小人物 悲剧性 悲剧冲突 悲剧情境 悲剧性升华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90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引言6-9
  • 第一章 悲剧性视角下的小人物形象分类9-22
  • 第一节 悲剧性与悲剧人物9-13
  • 第二节 第六代导演电影中小人物形象分类13-22
  • 第二章 小人物悲剧性矛盾冲突22-35
  • 第一节 人与自然的较量23-24
  • 第二节 人与社会的博弈24-30
  • 第三节 人与人关系的异化30-35
  • 第三章 悲剧情境的创设35-45
  • 第一节 镜头下的真实35-39
  • 第二节 视听中的悲美39-45
  • 第四章 悲剧性升华——第六代导演对终极问题的追问45-50
  • 第一节 解构宿命论,从绝望到反抗——导演自身的反抗意识45-47
  • 第二节 介入人性思考,彰显人文光辉——悲剧背后的现实问责47-50
  • 结语50-52
  • 参考文献52-54
  • 附录54-56
  • 致谢56-5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奖情况57-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颖;;坚持与妥协——浅析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第六代导演的艺术特质[J];艺术教育;2006年03期

2 孙宜君;王建彦;;论中国第六代导演电影的叙事策略[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邓公正;杨扬;;中国第六代导演创作风格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8期

4 冯晓燕;;在城市边缘行走——第六代导演的一种文化策略[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5 李小斌;;第六代导演创作的风格特征研究[J];新闻传播;2013年12期

6 余明;;第六代导演难趟“主流”的河[J];电影画刊;2003年07期

7 小开;Jimmy;;中国第六代导演三人行张元娄烨余力为[J];电影文学;2001年06期

8 章杰;;中国第六代导演的青春吻语[J];电影文学;2002年12期

9 陈培湛;关于第六代导演新作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陈培湛;对第六代导演如何提高创作水准问题的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宜君;王建彦;;论中国第六代导演电影的叙事策略[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汪开庆;;第六代导演的嬗变——从“文学”电影到“新闻”电影[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3 陈培湛;;对第六代导演的期望[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2年

4 金丹元;;挑战好莱坞:对中国文化的不同想象及其缝合——关于第五、第六代导演之比较研究[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韩婷婷;;浅述我国电影的市场化改革与创作批评[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爱明;当第六代导演走向前台[N];湖北日报;2005年

2 郑照魁;第六代导演:拒绝富贵?[N];南方日报;2006年

3 禾刀 (书评人);第六代导演的“底层”情结[N];中国图书商报;2012年

4 商报记者 卢扬;中国第六代导演:平衡商业与艺术[N];北京商报;2012年

5 本报资深记者 邵岭;第六代导演:未及怒放,,已经凋零?[N];文汇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李婷;第六代导演 跨栏文艺 撞线商业[N];文汇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张悦;“言微”而“义大”的“微影展”[N];中国艺术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石彤;蜕变:第六代导演闪亮登场[N];财经时报;2006年

9 韩浩月;《左右》:第六代导演终于温暖了一次[N];东方航空报;2008年

10 唐爱明;叙事先天不足 炒作破坏口碑[N];中国妇女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正光;“以丑为美”:第六代导演的审美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馨元;坚守与妥协[D];苏州大学;2015年

2 彭橙;后现代视阈下的管虎电影[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田颖;新世纪以来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创作嬗变[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赵婧薇;第六代电影中的存在主义[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毛艳;解构主义视域下第六代导演含摇滚元素作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园园;第六代导演的镜像表达[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赵婧玄;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第六代导演”电影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牡丹;第六代导演电影中小人物的悲剧性[D];扬州大学;2016年

9 蓝启红;论第六代导演对诗意的追求[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10 鞠海彦;第六代导演的美学追求与走向[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16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916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8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