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书命运忧思录》的创作阐述
本文关键词:《女书命运忧思录》的创作阐述
更多相关文章: 专题片 《女书命运忧思录》 女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持人
【摘要】:《女书命运忧思录》是一部反映女书文化现状,表达对女书文化面临消亡的景况的忧虑和对女书文化未来命运思考的专题片。它挖掘了女书文化的历史,介绍了女书文化的价值,重点通过采访女书文化暑期培训班学员、女书传承人、研究女书文化的学者当地政府的官方人员等相关人员,报道了女书文化的现状,特别是面临消亡的窘境,表达了对女书文化命运的忧和思,目的是希望引起社会对具有独特价值的女书文化的关注,为女书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想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女书命运忧思录》采用纪实拍摄与记者出镜主持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是一部画面优美、真实客观、充满张力并具有人文关怀的电视专题片作品。在《女书命运忧思录》的创作中,作者承担了除摄像外的所有工作,包括前期策划、出镜主持与采访、解说词撰写、后期剪辑与配音等。《女书命运忧思录》的创作提升了作者的电视创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关键词】:专题片 《女书命运忧思录》 女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持人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95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4
- 1.1 选题背景10-13
- 1.1.1 非遗女书记录与传播的迫切性10-13
- 1.1.1.1 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女书文化正在日渐消亡10-11
- 1.1.1.2 国家和社会对女书文化的重视以及传承和保护11-13
- 1.2 创作与研究的意义13-14
- 1.2.1 创作的意义13-14
- 1.2.2 研究的意义14
- 1.3 相关创作现状14-16
- 1.4 相关研究现状16-19
- 1.4.1 专题片研究现状16-18
- 1.4.2 非物质文化遗产类专题片研究现状18-19
- 1.4.3 专题片主持人研究现状19
- 1.5 《女书命运忧思录》的主要内容19-20
- 1.6 研究方法20
- 1.7 作品创新点与不足20-21
- 1.8 工作流程21-24
- 第二章 《女书命运忧思录》的前期准备与剧本创作24-32
- 2.1 《女书命运忧思录》的前期准备24-29
- 2.1.1 文献资料的阅读和整理24
- 2.1.2 前期调研具体过程24-29
- 2.2 专题片《女书命运忧思录》的剧本创作29-32
- 2.2.1 主题确立29-30
- 2.2.2 剧本总体结构30
- 2.2.3 叙事方式30-32
- 第三章 专题片《女书命运忧思录》的中期拍摄32-42
- 3.1 设备及场地的选取32-35
- 3.1.1 摄像机选取32-33
- 3.1.2 场地的选取33-34
- 3.1.3 辅助设备的选取34-35
- 3.2 构图35-36
- 3.3 景别及角度36-38
- 3.4 拍摄脚本的撰写38-42
- 第四章 《女书命运忧思录》中的主持42-52
- 4.1 “主持人”在片中的作用42
- 4.2 《女书命运忧思录》中的有声语言42-49
- 4.2.1 出镜主持42-44
- 4.2.2 采访44-49
- 4.2.2.1 筛选采访对象,事先做好准备工作46-47
- 4.2.2.2 拉近与受访者心理距离,营造良好谈话氛围47-48
- 4.2.2.3 注重倾听,善于引导,掌握主动48-49
- 4.3 解说词与画外音49-50
- 4.4 副语言50-52
- 第五章 专题片《女书命运忧思录》的后期剪辑与合成52-58
- 5.1 初剪52-54
- 5.1.1 画面剪辑点的确立53
- 5.1.2 节奏把握53-54
- 5.2 精剪54-58
- 5.2.1 影片合成与调色55-57
- 5.2.2 成片输出57-58
- 第六章 专题片《女书命运忧思录》的价值58-62
- 6.1 社会价值58-60
- 6.1.1 人文关怀59
- 6.1.2 背后深意59-60
- 6.2 审美价值60-62
- 6.2.1 画面美60-61
- 6.2.2 真实美61-62
- 结语62-64
- 致谢64-66
- 参考文献66-70
- 附录1:解说词70-76
- 附录2:已命名健在的“女书传人”简介76-78
- 附录3:江永女书文化暑期培训班课程表78-80
- 附录4: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及获奖成果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奉恒高;在“中国女书文化抢救工程座谈会暨全国女书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宫哲兵;论江永女书决非先秦古文字[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任飞;开创新世纪女书研究的新局面[J];寻根;2001年04期
4 周硕沂;关于女书文字产生时代的思考[J];寻根;2001年06期
5 王孝武;贾鹏;马磊;;湖南女书,研究在湖北[J];今日湖北;2002年12期
6 傅美蓉;女书:我们的终结,抑或我们的开始[J];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04期
7 邹建军;对“女书”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回答[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谢志民;女书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宫哲兵;女书文字新发现[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李庆福;女书文化研究20年[J];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远藤织枝;;中国女书的文化价值[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谢志民;;“女书”中的百越文化遗存[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3 曹志耘;赵丽明;;从方言看女书[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年第2期)[C];2004年
4 谢志民;;论女书是瑶字不是汉字[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赵丽明;;女书文字孤岛现象简析[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5年第1期)[C];2005年
6 李俊娜;;女书、假名初造字比较研究[A];2010年重庆市语言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潘慎[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范涛;抢救神奇女书[N];北京日报;2002年
2 明星;神秘“女书”下月走出深闺[N];中国妇女报;2004年
3 强洪;让女书之花重新盛开[N];中国妇女报;2005年
4 任洪丽 杜学敏;女书文化重现生机[N];中国妇女报;2005年
5 严农;神奇的女书[N];中国矿业报;2004年
6 马晓京;传承保护女书文化旅游资源刻不容缓[N];中国旅游报;2002年
7 记者 博悦;探索“女书”奥妙 保护“女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8 戴劲松 石志勇;中国专家抢救世界惟一女性文字——“女书”[N];大众科技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曾衡林;女书文化生态保护区着手筹建[N];湖南日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朱永华;读解“女书”的三时态[N];湖南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贺夏蓉;多重视角下的女书及女书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文婷;江永女书文字的性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欧阳美才;女书中的女性教育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戴文静;边缘主体的存在轨迹[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沙蕾;共性中求个性[D];北京舞蹈学院;2015年
5 贾蕾蕾;女书文字的审美特征及其在男装中的设计应用[D];江南大学;2015年
6 周冠群;女书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袁晓琳;《女书命运忧思录》的创作阐述[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8 罗溪溪;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湖南江永女书传统图形的传承与运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彭建华;江永女书的民俗文化解读[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段洁馨;基于女书传统文化元素在江永瑶族服饰上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376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937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