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铭雕塑中的人文情怀
本文关键词:论朱铭雕塑中的人文情怀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是构成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遗存。但是,由于中国古代的雕塑作品大多服务于政治和宗教,且雕刻艺人们的地位低微或等同于一般的匠人。因此其作为受不到统治者和世人的重视,雕塑的手艺也不过是匠人们谋生的手段,与市景小贩无异。当拂去历史的尘埃,中国传统雕塑艺术重现其光彩,令我们惊叹的同时,又不得不让人感到万分的痛心。因为,相比汗牛充栋的历代画论而言,有关雕塑艺术的各类文献少的可怜,甚至都不曾留下过作者的姓名——悲哉! 中国现代雕塑的兴起,还得感谢那些立志中国文化复兴、科技救国的仁人志士,他们不辞辛苦,远渡重洋,从西方搬来了雕塑艺术人才从基础训练到艺术创作方式的完整体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本土化培植,对中国新时代雕塑艺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的改革开放,再度打开国门之后,又一次地助推了我国的雕塑艺术的发展,形成了目前开放性、多元性、当代性的良性艺术生态,应该说进步是显著的、可喜的。但欣喜之余,又总会有中国雕塑艺术断续之憾。如何续接地气和传承文脉便自然落在了当代人的肩头。 著名雕塑艺术家朱铭先生,从一位台湾民间艺人起家,经过自己多年艰苦的努力,创作出带有浓郁个人风格的乡土系列雕塑,,并因此成为台湾乡土运动的代表人物。此后,他又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精神,创作了太极系列雕塑,一举成为闻名世界的华人雕塑家。随后,朱铭先生所创作的人间系列雕塑,前后延展三十余年,由“旁观”到“介入”,再至“普世”、“哲学”,完成了对于人本主义及社会哲学层面的探索。近年来,朱铭美术馆的建立,以及艺术家“艺术即修行”的艺术理念的传播,更将其艺术价值彰显于雕塑之上,为中国当代雕塑抹上绚烂的一笔。
【关键词】:朱铭 雕塑 人文情怀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30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一章 研究背景11-16
- 1.1 中国古代雕塑概述11-12
- 1.1.1 中国古代雕塑的成就11
- 1.1.2 中国古代雕塑的局限性11-12
- 1.2 西方雕塑概述12-14
- 1.3 中国雕塑的现状14
-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4-16
- 第二章 原生质朴的乡土雕塑16-19
- 2.1 朱铭早期的个人经历16-17
- 2.2 乡土雕塑17-19
- 2.2.1 乡土雕塑产生的背景17
- 2.2.2 乡土雕塑17-19
- 第三章 磅礴大气的太极雕塑19-23
- 3.1 太极雕塑产生的背景19-20
- 3.1.1 太极雕塑产生的个人背景19
- 3.1.2 太极雕塑产生的社会背景19-20
- 3.2 太极雕塑20-21
- 3.3 太极拱门雕塑21-23
- 第四章 抽象意味的人间雕塑23-28
- 4.1 人间雕塑系列之一23-24
- 4.2 人间雕塑系列之二24-26
- 4.3 人间雕塑系列之三26-27
- 4.4 人间雕塑系列之四27-28
- 第五章 穷神知化的朱铭美术馆28-31
- 5.1 艺术作品的空间28
- 5.2 教育的功用28-29
- 5.3 艺术交流29
- 5.4 美术馆“永恒的经营模式”29-31
- 结论31-32
- 参考文献32-33
- 致谢3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宏宇;;金代雕塑之社会生活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2 洪泉;唐慧超;;论雕塑公园的发展[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武丽敏;;晋商大院石狮造型的设计理念初探[J];晋中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梁燕;许佳;;中国历代雕塑中的狮子造型与审美理想[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王巍;田波;;谈辽代东平房塔的砖雕塔饰[J];山西建筑;2012年21期
6 费泳;;“敷搭双肩下垂式”与“钩纽式”佛衣在北朝晚期的兴起[J];考古与文物;2010年05期
7 郭楠;;装饰雕塑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2年05期
8 佟雪霏;;试论中国现代雕塑的开放多元[J];美术大观;2012年01期
9 武文磊;;论中西方传统雕塑艺术形式的差异性[J];美与时代(中);2012年01期
10 卜友常;;汉代宗资墓前的卫士——天禄、辟邪[J];美术界;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沈员萍;儿童公园主题与表达[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王彬羽;民间造像匠工贾玉龙造型思维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5 杨星星;清代归善县客家围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窦志强;唐陵石雕的考古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佟艳光;北朝文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8 郑文宏;安阳石窟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9 赵喜惠;唐代中外艺术交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龙宏;山地城市-建筑-雕塑:人居环境的空间美学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07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007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