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装饰雕塑创作中点、线、面、体组合形式的研究与探索-作品《成长的烦恼》

发布时间:2014-12-24 09:40

 

【摘要】 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材料的多样化,新思想观念的不断渗入,创作者思维的不断拓展,使得雕塑的形式表现语言更加丰富。对雕塑创作中形式语言的再创造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装饰雕塑创作中的形式语言是雕塑家们在进行雕塑创作时依靠他们的主观意识,通过对自然形态的观察感受,所认识总结的结果;是创作者通过各种形式构成要素的组合表达自己对于自然的理解的方式;是创作者们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桥梁,是寄托雕塑家情感与意志的一种载体。在装饰雕塑创作中,不同的形式语言体现不同的表现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形式十分关键。形式对雕塑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许多艺术品的不朽就是借助那些不朽的表现形式。当代艺术将形式语言独立出来进行审美改造,在形式表现上是划时代的,并在艺术精神空间上有了更深的拓展。在本文中,作者通过装饰雕塑形式语言构成的四大要素进行解析,结合对东西方雕塑中涉及装饰雕塑形式构成要素的经典雕塑作品分析,使读者了解到线、面、体等构成因素在雕塑创作中的作用。在论述中结合雕塑作品,对线、面、体在雕塑创作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对雕塑艺术中点、线、面、体各元素的转换、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态与情感的表达展开分析研究。点、线、面、体的组合不仅在表现形式上对形体的处理简洁明了,在表现的主题上能更加明确突出作者的情感表达,从而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协调,赋予所塑造的形体以生命的韵律及活力。期间通过参考相关的文献、名家雕塑作品与个人创作实践结合,对雕塑创作中装饰雕塑的形式表现语言的规律进行有益的探索,以期更好表现艺术中的真、善、美! 

第一章  历史渊源

 

第一节  我国装饰雕塑的发展状况

装饰雕塑是雕塑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以三维的立体形态存在。它一般由点、线、面、体等元素构成,运用对比、均衡、节奏、韵律等形式组织形象,给形象以装饰、秩序的美感。

装饰雕塑在我国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与历史渊源。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历史,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代雕塑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雕塑艺术风格、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雕塑是我国存留下来的古代文化艺术的精华,由于其材料可保存的长久性,古人给后人们留下了丰富的雕塑艺术资源。随着不同朝代的更替,雕塑艺术在内容与形式上都留下了鲜明的民族色彩、地域色彩和时代色彩。

从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出发,再到唐代,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的形成,这一时期古典雕塑的艺术风格不断发展变化、自我完善,留下了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轨迹。这为研究中国古典雕塑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同时为研究我国古代装饰雕塑的表现语言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比西方注重具象写实的传统,我国古代雕塑更倾向于追求一种传神写意的方式,相对抽象且具象征性。如闻名世界的霍去病墓中,马踏匈奴、伏虎、石羊、石马等这些随物象形的雕塑,采用线刻手法,雕塑出来的东西往往具有深沉宏大的气势。这种不对所表现的对象作细微的刻画,线与体结合的方式做出来的雕塑抽象而富有装饰色彩。在布局上,陵墓前的主题雕塑“马踏匈奴”四周散落着伏虎、石马、石羊等,置身其中很容易引发人们对另一个世界的遐想,可以说这是古代具有装饰意味的雕塑群的典范。

中国古代雕塑,就现存的现存于世的雕塑来看,其主要特点是在相对具象写实的基础上更加注意形式美的装饰意味性、写意性等表现。到现在,我们许多雕塑艺术者仍在潜移默化的追逐着古人的创作方法、技巧和艺术追求。不论从观察对象的方式还是到所表现的手法,我们依然在传承、在创新。

我国古代雕塑在表现形式上其手法相当丰富,有的气势宏大,有的精巧细致,有的粗犷有力,有的温柔婉约,有的简约干练,有的繁丰复杂。

 

第二节  西方装饰雕塑的发展状况

西方雕塑的造型语言与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雕塑艺术文化遗产有着明显的差异。西方雕塑艺术十分注重对人体本身的赞美,人体结构、解剖、比例等在西方雕塑中有近乎完美的体现,而中国古代雕塑则更加注重对精神境界层面的表达,前者追求表现外在美,后者专注于对精神内涵的传达,透露着生活中的美。

西方装饰雕塑的发展主要体现于抽象雕塑中。早期如西方的雕刻艺术,包括浮雕这一表现形式,虽然受文化传统与审美思想的影响,其创造的雕刻样式是沿着自身地域文化的发展脉络而形成个性鲜明的特点,但透过表面的差异,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看出它们之间存在某些共性,而这些共性主要是表现在它们的形式美感上。

在西方现代抽象雕塑中,装饰雕塑的形式语言得到广泛体现。著名的装饰意味雕塑有:亨利·摩尔的《国王与王后》、布朗库西的《吻》(右图1-2)、《空间中的鸟》等等抽象作品,其共性特点无不是在具象形体塑造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归纳,其创作理念中对点、线、面、体的提取、运用是十分精到,值得我们学习的。

 

装饰雕塑作品中点、线、面、体组合形式之解析与探索

 

 

第二章  装饰雕塑的形式构成语言

 

在雕塑的形体构成中,“点”的概念是根据体量大小相对而言的,它可以是一个小球体,可以是小方体,甚至可以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不同于一般平面里的点的概念,即线的交汇处。根据体量对比关系,小型的体积可以看作是“点”的存在,大的体积则可以看成是“体”的存在。“线”的概念抽象来说即是“点”的组合,而在雕塑的形体构成中,线可以是面的转折,面的延伸,也可以是面的交汇。较细的较长的长形体可看作是线,较短较粗的则看作是形体。面与体的关系也是根据比例关系来判定的。在雕塑的形体构成中,“面”的概念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较为抽象的。面积较大,厚度较薄,可看作是某一形面,而宽和厚的比差较小,那就是形体。形体的穿插、扭转带给人以美感,装饰雕塑点、线、面、体的构成元素都是附着在形体元素上的,都是为形体美的需要而产生。

 

第一节  线

线是构成装饰雕塑形式语言的重要元素之一,有时对一件雕塑作品好与差影响很大。特别是轮廓线,简单、明了地传达作品给人的完整性,形态的饱满丰富性。通过简单的轮廓线就能引导人们对雕塑作品的再认识,引发观众对作品所表达内容的延续思考。观众对作品的评价与认识有时能反过来激发雕塑创作者对艺术创作的更多的想法与深层的认识。

在几千年的雕塑史中,线条是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出的最独特的造型语言,但在不同朝代、不同地域的雕塑中,线条又发展出了不同的造型特点,形成其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回顾雕塑的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不论是远古时期的岩石雕刻,还是后来的青铜器、佛教造像、陵墓雕刻等,我们都能清晰发现“线”在这些造型艺术中的运用与表现,同时感受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还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不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雕塑里面,我们都可以清晰看到人们对线条运用的传承与发展。在具象写实雕塑里,人们习惯于寻找两块连接的形体的轮廓线、高点线的顺承关系,来发掘作品的生命力。在抽象雕塑的创作中,我们则更容易发现线的痕迹,面与面的交汇处,面的延伸处等。在创作抽象的点线面体组合形式的装饰雕塑中,适量寻找能划分形体大块面的高点线,赋予线条以曲线的力量美来引导韵律在形体中的流动,从而完成形体与形体的穿插组合。

仔细观察“线”在雕塑、中国画、书法中的运用与表现,我们不难发现它在造型艺术中的重要性。在书法与中国画的创作中,通过线条的轻重缓急就能让人感受到创作主体当时的精神状态,可见其独特的审美性。在装饰雕塑的创作中,线的作用在于利用其自身的灵活性,或直或曲,来加强形体的动势,辅助造型以强调生命的特征。

在我国造型艺术中,“线”具有多方面的审美特征。在书法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独特的时间性;在中国画中,我们可以发现它强烈的装饰性,而在雕塑创作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它独特的空间性,而在所有的造型艺术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它的情感性。

 

第二节  体积

众所周知,雕塑最简单的特点是立体并占有一定空间,但有体积,占有空间不一定是雕塑艺术,一定要使体积体现一定的思想感情才会形成雕塑艺术。雕塑家要对体积和形体变化有高度的敏感,要善于利用和强调体积的组合变化,强调体积形式美感。

“形体”是雕塑的主要语言之一,许多雕塑家都对“形体”进行过论述。做雕塑首先要注意体块的方向和关系,然后是体块内各个面的方向、转折和之间的互应关系,雕塑的轮廓线和比较线,雕塑的高点、低点和结构点(右图 2-3)。雕塑的根本特点是立体造型,即用三维空间的体积,表现某种形态和节奏、韵律,从而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

 

装饰雕塑作品中点、线、面、体组合形式之解析与探索

 

雕塑通过强有力的体积感觉给人一种特殊的情感、一种韵律、一种份量。欣赏要注意体积形态的转折、互相关系,形成某种特殊的韵律,这是雕塑的基本语言。

想做出赋予一定美感的雕塑作品,就要注意吸收前人有益的创作经验,注意对形体体积的把控。注意在感性认知的同时,理性对待雕塑艺术作品,留出至少三个面的角度给观者,确实把握好体积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力。

 

第三章  装饰雕塑中的形式与内容…………9

第一节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与对抗……………9

第二节  形式与内容的表现………………9

第四章  点、线、面、体组合形式的情感表达……………11

第一节  形式与情感的关系………11

第二节  形式与情感的传达…………11

 

第四章  点、线、面、体组合的情感表达

 

第一节 形式与情感的关系

装饰雕塑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存在形式,除去其丰富的外在形式,点、线、面、体的构成,回归作品的本源还是形体(形体存在的意义是体现生命的活力),从雕塑创作主体来说,雕塑艺术者的思维、情感在艺术品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雕塑艺术创作不是简单的临摹和重现客观对象,它是客观事物作用于创作主体,在经过创作者根据自己的阅历、体验等情感因素的融入参与,通过一定的手法表现出来。优秀的雕塑作品会让观众感受到其“美感”,会给人一种情绪,在这个过程中,雕塑艺术展现出其自身的生命力,其内容所含情感,笔耕文化传播,其形式带给人的美感与引导。 

雕塑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前进不断向前发展。千百年来,历史上留下了无数的雕塑文化艺术遗产,我国的雕塑艺术体现在长城内外、陵墓、石窟、寺庙和民居建筑上等。雕塑艺术领域随着时代变化在不断的革新,逐渐突破了传统的固定思维与样式,开始多元化的发展态势,雕塑创作者对作品内容的表现不再仅仅只限制于具象写实,也开始多元化发展起来。

雕塑作为一门比较特殊的艺术语言,通过在三维空间中的立体占有,以实实在在的可感可触的形体来表现人们的情感,通过有限的空间给人一个可以联想的无限空间,以其独特的体量感占有人们的视野。雕塑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给人以直接的视觉感触,但真正打动人们心灵的是它本身及其所表现的内容,其精神内涵。所以优秀的雕塑艺术作品都不忽视形体的塑造,只有真正感受到其形体所散发的生命力,才能真正领会一件优秀雕塑作品的精神美。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这就是说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在认识自然和感受自然的基础上,把个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到作品中,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内容表现出来。人们所看到的雕塑作品的内容实际就是雕塑家个人对生活的理解,是一种思维,是有情绪的个体,是有生命的。雕塑家用这种方式来传达自己的心声,以引起人们对生活的理解与思想共鸣。

 

结语

在新思想、新观念涌入的今天,新的雕塑形式语言的探讨是非常有意义的。点、线、面、体组合的立体形式体现生命的运动,造型形式给人以美感。只有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引发人们思考的雕塑,才能加大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创作者只有在一定的精神状态下才能创作出一定有价值和意义的作品。在雕塑创作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自己创作的是什么和它们存在的意义,因而在分析运用点、线、面、体组合形式的时候,我更多的时候去关注如何更加充分展现作品的内容和它存在的价值,更多注意表现作品的内涵与情感的传达。

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在做雕塑创作时,身心应该彻底静下来,并沉浸在活跃的构思创作中,才会产生好的艺术作品。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不应该只停留在表象,更不应该认为有了表现对象的技术就是有了表现艺术的能力,我们的艺术应该是为了表现内心需要而表现的,而非为了表现而去表现。没有内容的艺术品一旦脱离了特定的环境是极为枯燥的。好的艺术品是有生命的,其形体是生机勃发的,是张弛有度的,是充满雕塑力量的。

品味生活,品味人生,用真挚的情感静心创作,探索新的雕塑形式语言,用心展现雕塑带给人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 战宏.  论易卜生中期剧作中的中产阶级新形象及其特点[D]. 云南艺术学院 2014
[2] 张瑛.  云南文山壮族铜鼓舞现状的调查研究[D]. 云南艺术学院 2014
[3] 张舒淇.  论张艺谋封建家庭题材电影中女性形象的视觉塑造[D]. 云南艺术学院 2014
[4] 方冠男.  当代中国军旅背景下的云南边塞话剧[D]. 云南艺术学院 2014
[5] 袁媛.  论田沁鑫戏剧作品诗化意象的舞台呈现[D]. 云南艺术学院 2014
[6] 汤士东.  现代景观雕塑形式语言初探[D].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7] 范欣.  情境中叙事[D]. 中央美术学院 2008
[8] 谭炜.  论当代城市雕塑的情境意义[D]. 湖北美术学院 2007
[9] 裴磊.  景观雕塑设计及其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10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0839.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邳州纸塑狮子头的装饰艺术特征及发展研究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f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