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班丹拉姆造像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1 20:20

  本文关键词:班丹拉姆造像艺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班丹拉姆 造像艺术 宗教寓意 审美特征


【摘要】:班丹拉姆是藏密神灵中举足轻重的女性护法神之一,作为历辈达赖喇嘛红黑护法神系统中的黑护法神和藏区的保护神,备受青藏高原各民族的尊崇。她身上所承载的宗教文化、艺术文化和信仰文化源远流长,令人惊叹。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其中也不乏数量众多的女性神灵造像。据笔者调查和搜集有关资料发现,关于女性造像的专题研究目前还很缺乏。就班丹拉姆这一女护法神而言,研究者多从其信仰仪轨和民俗节日入手去探讨其宗教教义和节日风情。而笔者运用有关文化学和美学理论,从其造像量度、类型、风格和审美特征等入手,挖掘其造型艺术中的宗教寓意和美学理念。宗教文化的真、善、美都集中体现在造型艺术这一视觉文化之中。班丹拉姆造像艺术不仅是宗教神灵精神文化的高度概括,更是物质形体的集中表现。本文以班丹拉姆为专题研究的对象,多角度、多方面的去分析其鲜明的造型特征和文化寓意,使她的宗教形象和文化内涵更完善、全面。并得出班丹拉姆不仅是神性的存在,更是人性的表达,其造像艺术集中地反映了藏传佛教的宗教教理,展示了藏族文化对班丹拉姆女神的人文关怀,也体现了藏民族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艺术情趣。 人物特征的刻画和表现是藏传佛教造像艺术亘古不变的主题,班丹拉姆女神的外貌特征兼具忿怒和寂静二相,是密宗女性护法神中与众不同的典型。通过相关资料研究和撰写班丹拉姆的造像艺术,有助于全面、透彻地掌握以班丹拉姆为主的藏族女性神灵体系。故笔者从她的缘起、演变、造像特征、审美艺术、信仰仪轨等入手试图去了解、探索她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 本论文结构包括绪论、正文和小结:绪论谈及了撰写此论文的始末、意义和方法;第二章讨论了班丹拉姆的来源,以印度文化中的原型和藏文化中的演变为主线,分析了该女护法神的身份来源和形成原因;第三章阐述了班丹拉姆的造像艺术类型及其量度制作,对不同造型的班丹拉姆造像艺术进行了分类和归纳;第四章探析了班丹拉姆造像艺术的宗教寓意及审美特征,此章为论文重点章节。其中包括班丹拉姆的造型及其宗教寓意、班丹拉姆的审美特征、造像风格和多元文化性等。文中结合班丹拉姆不同的造像特征和身相表现,从宗教艺术和审美艺术相结合的维度入手,对该女神的形象特点、宗教寓意、美学价值作了深入的提炼,并以女性造像所体现的象征美、意境美、情感美和人性美等艺术特点为审美标准,探讨了不同风格的班丹拉姆造像艺术所独有的宗教魅力、审美意蕴和多元文化性。论文结尾总结了班丹拉姆及其造像艺术的信仰仪轨和其衍生的独特文化现象对藏族社会各个领域产生的不同影响和价值意义。
【关键词】:班丹拉姆 造像艺术 宗教寓意 审美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31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藏语摘要8-19
  • 第一章 绪论19-24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19-20
  • 第二节 相关研究动态20-23
  •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23-24
  • 第二章 班丹拉姆的缘起24-32
  • 第一节 班丹拉姆的由来及其演变24-29
  • 2.1.1 班丹拉姆在印度文化中的原型25-26
  • 2.1.2 班丹拉姆在藏族文化中的演变26-29
  • 第二节 班丹拉姆及其艺术形象形成背景29-32
  • 2.2.1 宗教背景29-30
  • 2.2.2 社会背景30-32
  • 第三章 班丹拉姆的造像艺术类型及其量度制作32-43
  • 第一节 造像艺术的体裁类型32-36
  • 3.1.1 绘画33-35
  • 3.1.2 雕塑35-36
  • 第二节 造像艺术的外貌特征类型36-39
  • 3.2.1 寂静相37-38
  • 3.2.2 忿怒相38-39
  • 第三节 造像量度与制作39-43
  • 3.3.1 班丹拉姆造像的量度40
  • 3.3.2 班丹拉姆造像的制作40-43
  • 第四章 班丹拉姆造型的宗教寓意及审美特征43-58
  • 第一节 班丹拉姆造型及其宗教寓意43-51
  • 4.1.1 本体造型及其宗教寓意43-44
  • 4.1.2 化身造型及其宗教寓意44-48
  • 4.1.3 伴神造型及其宗教寓意48-51
  • 第二节 班丹拉姆造像的审美特征51-56
  • 4.2.1 象征美51-53
  • 4.2.2 意境美53-54
  • 4.2.3 情感美54-55
  • 4.2.4 人性美55-56
  • 第三节 造像风格及其多元文化性56-58
  • 4.3.1 造像风格56-57
  • 4.3.2 多元文化性57-58
  • 结语58-62
  • 图片62-73
  • 参考文献73-77
  • 附录一77-78
  • 附录二78-79
  • 附录三79-80
  • 后记80-8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文彬;藏传佛教造型艺术人物刻画及其审美意蕴[J];中国藏学;1996年02期

2 毕瑞;;藏传佛教艺术之意象初探[J];佛教文化;2008年01期

3 桑吉扎西;藏传佛教的造像艺术[J];法音;2004年03期

4 李翎;;藏传佛教护法神吉祥天母的图像样式[J];法音;2009年12期

5 仁增多杰;;略谈藏传佛教对藏族神灵体系的整合作用[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高岩;鄂崇荣;;吉祥天女仪轨及功能在青藏高原民间信仰中的流变[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7 丁莉霞;;藏传佛教中的女性主义文化内涵探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李翎;藏传佛教造像特征浅议[J];西藏研究;2003年01期

9 德吉卓玛;;女性在藏传佛教中的角色与地位[J];西藏研究;2005年04期

10 尹俊燕;;浅析唐卡绘画艺术的意境美[J];西藏研究;2008年03期



本文编号:1128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128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a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