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时期河北、凉州两地佛教造像异同比较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7-11-04 07:44
本文关键词:十六国时期河北、凉州两地佛教造像异同比较及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十六国时期 佛教造像 华夷之辨 石窟造像 五胡乱华 沮渠蒙逊 晋人 信仰问题 偏袒右肩 禅修
【摘要】:正佛教早在东汉末年便传入中国,但作为一种源自域外的信仰,其在相当长时间里受到传统"华夷之辨"排斥,始终无法进入主流社会视域。直至十六国时期,佛教借所谓"五胡乱华"所开启的胡化潮流而得以破除"华夷之辨"阻碍,成为中国北方的主流信仰~([1])。东晋末,桓玄与王谧书曰:"曩者,晋人略无奉佛,沙门徒众皆是诸胡,且王者不与之接。"~([2])南朝顾欢著《三破论》攻击佛教,中云:"今中国有奉佛之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
【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胡汉文化互动关系与北魏佛教造像研究”,项目编号:2014PY8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胡汉文化互动关系与北魏佛教造像衍化研究”,项目编号:SWU1509189
【分类号】:J309.2
【正文快照】: 佛教早在东汉末年便传入中国,但作为一种源自域外的者深远。一个较为典t`的体现便是,北魏初期在“经略燕赵信仰,其在相当长时间里受到传统“华夷之辨”排斥,始终无(河北)”的过程中初次接触到河北佛教造像,并以之作为首法进人主流社会视域。直至十六国时期,佛教借所谓“五胡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慧达;;北魏石窟与禅[J];考古学报;197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伟堂;敦煌佛教造像汉族化与世俗化的形成[J];敦煌学辑刊;2005年01期
2 久野美树;官秀芳;;中国初期石窟及观佛三昧——以麦积山石窟为中心[J];敦煌学辑刊;2006年01期
3 滨田瑞美;关于敦煌莫高窟的白衣佛[J];敦煌研究;2004年04期
4 姚义斌;;略论十六国北朝佛教造像盛行的原因[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3年03期
5 殷光明;WANG Pingxian;;敦煌显密五方佛图像的转变与法身思想[J];敦煌研究;2014年01期
6 张善庆;;《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研究》介评——兼论石窟艺术研究方法[J];敦煌研究;2014年01期
7 李W;夏生平;;莫高窟第285窟研究百年回榞,
本文编号:11384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138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