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的审美价值与现代转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雕塑的审美价值与现代转型研究
【摘要】:中国雕塑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其审美价值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雕塑类别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本文选取几个代表性的中国雕塑简单阐释了其丰富的审美价值,同时结合中国社会转型的实际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指出中国雕塑现代转型的必要性,并提出中国雕塑应该遵循"在继承中发扬、在引进中升华"的原则,构建一个超越文化界限的中国雕塑模式。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
【基金】:雕塑与首饰工艺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编号:2-9-2012-135
【分类号】:J301
【正文快照】: 中国的雕塑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历史悠久,门类众多,包括墓陵雕塑、宗教雕塑、建筑装饰雕塑以及民间雕塑等。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雕塑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范式,凝聚着中国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民族文化底蕴,以别样的形式体现着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颜冶光;;从空间跨越到形态架构——中国当代雕塑语言的文化属性剖析[J];大舞台;2011年02期
2 陈雪华;;中国传统雕塑的造型民族特性及其对当代中国雕塑的影响[J];电影文学;2007年18期
3 杨晓钟;梁绘影;王宇;;中国传统雕塑的形式与精神[J];艺术评论;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阿斯卡卡维力;;新疆雕塑艺术滞后原因分析[J];大舞台;2010年11期
2 卜晓灿;;浅谈世界多元文化对民族雕塑艺术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东东;四川南部南宋墓葬二度空间的石刻造型艺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李海宁;色彩在中国现代雕塑中运用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佛教弘化的现代转型——民国浙江佛教研究》[J];佛学研究;2003年00期
2 丁晓原;;媒体,作为中国散文现代转型的生态[J];江海学刊;2006年01期
3 宋晓霞;;“传统主义”与20世纪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J];美苑;2007年04期
4 柳雅青;;论中国舞剧时空转换的现代转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张_g;;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化重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6 张文学;;都市佛教的实证考察——以福州K寺为例[J];学理论;2009年17期
7 张文娟;;女子问题与五四新文学的现代转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03期
8 邹建林,钟善金;传统高师音乐教育实行现代转型刍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10期
9 竺洪波;鲁迅、胡适与《西游记》研究的现代转型——“五四”时期《西游记》学术史论之一[J];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01期
10 罗耀东;中国画传统图式的现代转型[J];文艺研究;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秀玲;;一条充满生机的智慧之河——论先秦诸子散文的审美价值[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2 杨琴;;教师礼仪也重要[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3 李城希;;寻访诗人最初的心灵——关于《真我集》的审美价值与闻一多诗歌研究起点问题的讨论[A];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C];2004年
4 赵伯飞;刘樝;;哲学视野中的价值论美学浅析[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董晓红;;搭建科学和人文融合的桥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透视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6 王中珍;;融合编辑审美要素,展现期刊科学之美[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高字民;;后图像时代虚拟体验的审美价值考察[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伯然;;从实然庙会到应然庙会——传统庙会的现代转型[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9 姜耕玉;;试论陈白露一类人物的审美价值[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10 宁莉娜;;论逻辑思维方式的现代转型[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勇剑;请斟半杯咖啡[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2 陈定家;价值美学的新开拓[N];人民日报;2008年
3 董耀章;寓真抒情诗的审美价值初探[N];山西日报;2004年
4 郑晶燕;苗族服饰的审美价值[N];贵州日报;2005年
5 董学文邋李志宏;文艺的审美功利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N];文艺报;2008年
6 陈传席;重建花鸟画的审美价值[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7 陈翩翩;学者说戏:传统戏剧审美价值值得肯定[N];珠海特区报;2007年
8 黄涛;实现春节的现代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9 孙艳秋;对审美价值的努力寻求[N];文艺报;2009年
10 童岚;反面角色的审美价值[N];贵州民族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惠蓝;中国画现代转型两大途径的形成[D];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
2 孙玉丽;教育管理审美价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高玉;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田广文;“群”与“己”的嬗变[D];山东大学;2005年
5 刘延刚;陈撄宁与道教文化的现代转型[D];四川大学;2005年
6 徐波锋;教育的审美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丽娟;中国电影艺术的现代转型[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毛新青;刘师培与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D];山东大学;2007年
9 杨江涛;中国传统节日的美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10 林如;民国以来中国古书画鉴定方法与观念之转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冬梅;论唐代西域乐舞诗的文学审美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徐莉;高中小说中风情画的审美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宪伟;试论水彩画表现中的装饰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焕;“真”与“美”[D];内蒙古大学;2005年
5 安娜;凝固之乐舞、立体之史诗[D];河北大学;2006年
6 陈金章;汉乐府民俗文化探微[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瑶;论知识的价值[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8 由欣悦;秦观词:和谐之美的艺术典范[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姜姗;基于美学视角对体育广告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杨树林;科学教育影视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40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140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