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语言在雕塑创作中的运用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6 09:24
本文关键词:线性语言在雕塑创作中的运用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雕塑语言:线性语言 线性语言的运用 创作因素:语言与内容关系
【摘要】:在众多的造型艺术门类中,雕塑可谓独树一帜,它与绘画等其他的传统架上艺术形式最大的区别在于:雕塑是立体的,是三维的,是空间的艺术形式。因此,雕塑也拥有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构成这种魅力的正是雕塑独一无二的的造型语言。尽管雕塑家所用的手法不尽相同,表达的内容也千变万化,但是始终是围绕着造型语言这一基本的法则。回顾人类的文明史,我们不难发现,雕塑与其他一切艺术形式一样,受到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制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雕塑材质得以被发现运用,加上人们思想、意识形态的转变,雕塑作品的造型也越加丰富多彩。18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的浪潮向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这也为当代雕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更多的可能。“线性语言”也被更多艺术家越来越灵活的运用在当代雕塑作品上。无论是南非艺术家marco cianfanellis为纪念和平活动家和政治家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1918.7.18-2013.12.5)而创作的纪念性当代城市雕塑;动态雕塑大师赫苏斯·拉斐尔·索托(Jesus · Rafael · Soto)的作品;以及美国著名雕塑家Gil · Bruvel'‘流动系列”的雕塑作品,包括国内自由艺术家黄震设计制作的位于青岛“五四广场”的地标性雕塑《五月风》;杭州钱塘江边由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先生设计的《钱王射潮》,都把“线性语言”与雕塑作品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一件好的雕塑作品,往往离不开这几个因素:一、作品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它符合艺术家对时代与世界的思考;二、在作品材质的选择上,能与艺术家所表达的内容相契合;三、在造型上,能有艺术家个人的艺术魅力和造型语言。笔者认为,中国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用“日新月异”这个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网络的出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特别是电子商务的高速迅猛发展对我们生活的产生巨大的改变。这个时代创造了马云,电子商务彻彻底底的改变了人们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因此,笔者创作了作品《大风起兮云飞扬》,作品以马云先生的头像为基。用纵伸的抽象化金属线条表现推动力,体现出风起云涌的大数据时代下电子商务发展势不可挡的力量感和速度感。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30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邹珉;;浅析中国画线语言的成因与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2 俞德生;中国画的线[J];艺术百家;2003年03期
3 孙海洋;;论现代工笔人物画线性语言之走势[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吴怡潭;;浅析中国绘画的线性艺术[J];青年文学家;2012年18期
5 于江;;速写在美术基础训练中的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3年09期
6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璐;线的织构—浅析阿莱钦斯基、马登绘画作品中的线性语言[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2 唐斯e,
本文编号:11483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148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