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之辩——关于波兰现当代雕塑的一点思考
本文关键词:有无之辩——关于波兰现当代雕塑的一点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雕塑艺术 现当代 艺术博物馆 艺术创作 雕塑家 思考 波兰 艺术家 作品 悬浮结构
【摘要】:正"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恒也"。有无相生相克,这是老子混沌的审美之境。作为中国的艺术家,耳濡目染、自然心中有此情景,选择卡塔尔齐娜·考布罗(Katarzyna Kobro,1898—1951年)、斯拉沃米尔·布洛斯卡(Slawomir Brzoska)和玛格达莲娜·阿巴卡诺维奇(Magdalena Abakanowicz)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波兰或国际上的影响力,更在于他们作品中所内在的逻辑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波兰雕塑的面貌——延续西方现代艺术、向东方求索、专注本国现实三个思路拓展雕塑的可能性。由此反观中国,有着更积极的参照意义。一、延续和拓展西方——有中幻无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分类号】:J309.513
【正文快照】: ‘了七之们l卜.俐幼乙相)Jt也.长知过相形也.后:卜一之相介也.阵肠匕十11初J也,口匕后之十}}随也.{!}也”了]龙相’{相克.二纽些{洲己屯的卜无_二少妞作为,},}中内艺术‘水,111去,}}染、}一!二‘卜子叫{l铸{J狱L止于长}、塔二J、件哪·号布岁(K‘It、:4:”11K。、卜,,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平祥;;当代雕塑艺术“现代性”三题[J];雕塑;2009年04期
2 王林;;雕塑的复制与转换[J];雕塑;2009年01期
3 杨美应;;我们要做雕塑复兴的新一代[J];美苑;1980年03期
4 赵萌;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美学特征[J];雕塑;1995年02期
5 潘绍棠;雕塑艺术与人体美[J];雕塑;1997年01期
6 郜南;;叹为观止——墨西哥城的雕塑艺术[J];新青年;1999年09期
7 张昌;永恒的美——俄罗斯环境雕塑艺术[J];装饰;2001年05期
8 侯军;雕文塑字——雕塑艺术语言的当代性初探[J];雕塑;2001年S1期
9 ;2002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作品选[J];雕塑;2002年04期
10 金维诺;秦代的雕塑艺术[J];雕塑;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勇;;关于雕塑教育的一点思考[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刘彦红;王静;王顺辉;;雕塑艺术中的形式问题[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于小平;;后现代情境中的当代中国雕塑[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4 韩起文;;论“灯光雕塑”[A];海峡两岸第十三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06年
5 陈培一;;“雕塑批评”之我见——试论雕塑艺术批评的标准问题[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屈一锋;;论中西不同的民族心理对绘画风格的影响[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7 刘向娟;;观念性——中国当代雕塑现象研究[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郭亚男;;现代城市雕塑的色彩空间[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吴虹;;光雕艺术的联想[A];中国长三角照明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杨佩芬;;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油画农民题材评析[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咏梅 高芳;“青城杯”内蒙古第二届雕塑艺术展开展[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2 张亚萌;2007泛雕塑艺术展关注“泛雕塑”概念[N];中国艺术报;2007年
3 朱虹子;2003中国福州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将办[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深圳商报记者 苏海强;文博会留给雕塑艺术想象空间[N];深圳商报;2006年
5 杨雪梅;专家呼吁给中国雕塑家更多机会[N];人民日报;2007年
6 肖敏;让雕塑“站起来”[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记者赖仁琼;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开幕[N];人民日报;2002年
8 孟凡明;第二届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大会落幕[N];吉林日报;2008年
9 特约记者 黄长秋 胡艳玲;现代生态园林雕塑艺术论坛召开[N];中国花卉报;2004年
10 殷双喜;发自内心的创新[N];中国文化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黎日晃(Lai Yat Fong);元代雕塑艺术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刘立彬;民国时期现代雕塑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3 陈艳;共性·个性·女性[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4 孙璐;与环境共舞的建构[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5 郑勤砚;中国传统美术教育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6 谭述乐;传统绘画思想与艺术表现的再认识[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雅丽;论雕塑的材质美[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年
2 王馨欣;雕塑艺术传播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3 张楠;中国当代雕塑色彩运用探索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威;论佛教雕塑东来以后造像造型的根本变因[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谭红梅;希腊化时期雕塑艺术中的创新与回望[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裴磊;景观雕塑设计及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罗秀华;论雕塑艺术的道性[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8 曾洁;论公共关系视角下城市雕塑艺术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9 周增强;浅谈雕塑艺术中的“虚”[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10 胡永盛;以现成品为塑造形式的雕塑艺术表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65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165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