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雕塑的和谐性
发布时间:2017-11-16 23:27
本文关键词:浅析雕塑的和谐性
更多相关文章: 美 和谐 秩序 形式 意境 写意雕塑 意象雕塑 立体诗 环境雕塑
【摘要】:德国启蒙运动的先驱者莱辛说过,“美和引起美感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1,“艺术在于优美的描写”。而希腊美学家毕达哥拉斯以及众多的艺术大师都坚持认为“美就是和谐”。美就是和谐,和谐就是美。和谐与美是自然万象存在和运行之道,是人类生存追求之理想,也是艺术的“最高目的和集中表现”2。 人身为大自然大宇宙和谐秩序上的一个结点,在审美认知上自然逃离不出“被和谐”的命运。艺术,作为人类本质能量对象化的重要方面,既是“人性之发”,又是“人性之需”。艺术是人的伴生物,它不可能脱离人而拥有自己独立的命运。因而就雕塑而言也是不可能独立于艺术、独立于人与自然之外拥有自己独立的命运。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的崇高追求,从罗丹到亨利摩尔的意象尝试,从机械抽象到各种观念横行,再从西方回头看看中国独树一帜、千年延续“悟道至和”的艺术思想。无论是“具象”、“意象”、“抽象”,还是“四不像”雕塑,上乘之作,无不蕴藏着“和谐与美”运动的统一场。现代艺术,为了与时惧进,以便尽可能地迎合自己时代的风貌。大都热中于一些新技术、新的语言和新的形式。3雕塑中盛行被消解,被解构,被“集成”,被观念,被泛……但是,雕塑永远不会走出艺术在自然世界、人类世界“被和谐”的命运。再变形、再“异形”的雕塑,也是永远逃脱不出自然宇宙和谐律动的宏观磁场。它总是在和谐与非和谐的运动中实现和谐律动的宇宙本质性的终极状态。 雕塑曾被西方古人比喻为“立体的诗”。其实可以说是最为贴切最为恰当的比喻了。第一,雕塑具有诗的形式和谐美:第二,雕塑具有诗的意境和谐美,是美的内在深华;第三,诗代表着人类对和谐人居、诗性生活的向往,雕塑要回归到与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关系中才是美的最终目的。因此文章根据这个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雕塑的形式和谐;第二部分是雕塑的意境和谐;第三部分是雕塑与环境的和谐。通过纵与横、表与里,逐层分析雕塑的和谐性。 第一部分,雕塑的形式和谐,主要讲雕塑在视觉元素(尺寸、形体、颜色等)和概念元素(包括无形的点线面、无形的基本形体等)的各要素和谐运动的关系。 第二部分,雕塑的意境和谐,主要讲雕塑主体与客体相通、感性与理性和谐共融,实现悦目而又会心和谐之美感,在意的境界里“可与万物之灵悠然往来,使心与物融合为一”。它是“创形”与“创意”默契结合;是“永恒”的主体精神和“暂存”客观物象的平衡统一;是现实与理想、理性与诗意相互谐和、完美统一。 第三部分,雕塑与环境的和谐,主要讲的是雕塑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精神环境在形式与意境上的和谐统一关系。是雕塑外在“雕塑与人”的关系学范畴,是形式和谐与意境和谐在环境现实中的运用。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30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高;论购买动机[J];商业研究;1990年12期
2 田桓宇;中西传统绘画的比较与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3 魏延杰;;试论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展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6期
4 莫新民;;人体与黄金数[J];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08年05期
5 王锐,杜国锋;校园建筑小品的几个美学问题[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刘芳;;汉日颜色词的对比及其文化内涵差异[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周光亮;;宇宙空间在歌唱——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和谐数元空间思想[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李青;东方精神的现代演绎——朱铭雕塑艺术论[J];美术研究;2002年04期
9 吴为山;写意雕塑论[J];美术研究;2004年01期
10 陈健;;大象无形——我看写意雕塑[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1194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194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