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晋城玉皇庙艺术与科技的关系探讨

发布时间:2017-12-08 16:09

  本文关键词:晋城玉皇庙艺术与科技的关系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玉皇庙 艺术与科技 关系 自然观


【摘要】: 长期以来,古代艺术与科技相对立分离的观点比较普遍,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对思维科学研究的进展,人们越来越发现艺术与科技有着天然的渊源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统一发展。我国古建筑中的装饰艺术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我国古代科学思想和科学技术成就的物化形态。艺术与科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艺术中反映着科技,并且越来越需要科技;科技中体现着艺术,并且越来越离不了艺术。本文以晋城玉皇庙为例,通过对科学技术中体现的彩塑艺术、琉璃艺术和木雕艺术,以及彩塑艺术、琉璃艺术和木雕艺术中反映的科学技术,来进一步说明古代艺术与科学技术之间不可分割、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挖掘出了蕴含在这三种艺术背后人类朴素的自然观。 本文共分为五大章,各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玉皇庙的选址、历史背景及沿革。 第二章主要讲述了玉皇庙科学技术中体现的彩塑艺术、彩塑艺术中反映的科学技术,以及二者之间相通、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彩塑艺术作为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创造物,是伴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玉皇庙内艺术价值极高的彩塑作品正是在当时发达的科学水平和精湛的造像技术背景下产生的,如果没有科学技术作基础支撑,那么就不可能有玉皇庙彩塑艺术今天的闻名遐迩。同样,一个时代的科学技术往往也是伴随着相应的艺术形式被传承下来,玉皇庙二十八宿蕴含的科学内容、彩塑造像的技术工艺等都是通过完整的彩塑作品被反映出来。彩塑艺术和科学技术就是在这样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沿着历史的长河不断迈步向前的。 第三章主要讲述了玉皇庙科学技术中体现的琉璃艺术、琉璃艺术中反映的科学技术,以及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统一发展的关系。古代琉璃艺术与科学技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创造产物,是人们追求艺术之美和探索科技之真的必然趋势,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内在要求。玉皇庙科学技术的运用在琉璃艺术上主要表现为它制作的背景、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色泽的保存完好等方面,而琉璃艺术涉及到的科学技术则主要反映在制作琉璃时运用的技术方法、琉璃釉的化学成分、烧结温度、配料比例、烧制工艺等方面。琉璃艺术通过匠师们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总结和提炼,再运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法而最终被充分表现出来;科学技术则透过人们对自然界诸多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找出隐含在其中的基本规律,再经过绚丽多彩的琉璃艺术作品而最终被深刻反映出来,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统一发展的。 第四章主要讲述了玉皇庙科学技术中体现的木雕艺术、木雕艺术中反映的科学技术,以及二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关系。艺术与科技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艺术需要科技,科技也需要艺术。玉皇庙科学技术的运用在木雕艺术上主要表现在成汤殿木雕神龛的对称美设计和木雕神像的形象美外观上,而木雕艺术涉及到的科学技术则主要反映在木雕的选材、千年不朽的原因以及雕刻的技法上。科学技术以其严密的逻辑理论来表现社会生活中的木雕艺术,木雕艺术则以其形象的木制品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科学技术。木雕艺术与科技虽属两种不同的体系范畴,但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进程中,二者渐渐开始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共同缔造了人类文明的奇迹。 第五章主要讲述了玉皇庙彩塑艺术、琉璃艺术和木雕艺术中蕴含的自然观。玉皇庙二十八宿彩塑将浩瀚星空中的二十八星宿人物化、感情化,表现了人与天地灵宿可以沟通的朴素自然观;琉璃瓦不同色彩的使用表达了人们不同的情感寄托,玉皇庙黄色琉璃瓦象征“玉皇大帝”,表征一种至高无上,而蓝色琉璃瓦象征“青天”,表征一种公平正义,它们共同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信仰;成汤殿木雕神龛表现了古人注重与自然高度协同,尊重自然,自然环境和神居环境是可以互相交流、和谐共生的朴素自然观。 玉皇庙的艺术与科学技术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是不可分割且不能分割的。艺术给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插上翅膀,科技推动着艺术的创造并使其产生革命性的变化,艺术发展的历史渗透着科技发展的轨迹。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30-05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商河玉皇庙镇关工委—— 在创建活动中完善关爱留守儿童制度[N];济南日报;2011年

2 通讯员 杨妮;玉皇庙乡签订党员承诺书增强创优意识[N];汉中日报;2010年

3 江山 李树春 黄健;一名退伍军人的奋斗人生[N];人民日报;2010年

4 记者 游银华;玉皇庙镇探索巧用社会法庭化解社会矛盾新路[N];开封日报;2010年

5 本报通讯员 李树春 黄健;让村民过上好日子[N];光明日报;2010年

6 记者 李秀东;成都电监办倾情老区五走“穷亲戚”[N];巴中日报;2011年

7 张建军 张治中 于晋红;星空中的密码[N];太行日报;2011年

8 记者 李波 通讯员 王连玉 黄莹;真情服务赢民心 警民携手铸和谐[N];东营日报;2011年

9 通讯员 陈轶;玉皇庙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N];汉中日报;2011年

10 黄健 本报特约记者 魏国;一名退伍军人的价值观[N];解放军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炯炯;模糊的边界[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程磊;中西文化冲突与梨园屯教案[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669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2669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a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