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是精神,木刻是力量——评戴政生木刻艺术
本文关键词:木刻是精神,木刻是力量——评戴政生木刻艺术
更多相关文章: 木刻艺术 套色木刻 地域文化 作品 中国当代 艺术家 黑白木刻 精神 传统文化 版画
【摘要】:正无论酷暑与寒冬,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喧嚣与功利,无论当代木刻遭遇怎样的清冷与误读,20多年来,戴政生都至死不渝地坚守在自己的版画工作室,从未停息对木刻艺术精神的追求。他怀揣着对木刻艺术的坚定信念和强烈使命感,以一个艺术家坦诚、真实的心灵,以超越常人的毅力和勇气,创作出一件又一件气势恢弘、充满想象力与独特智慧,并有着深深东方精神烙印的中国当代木刻艺术作品。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
【分类号】:J314.2
【正文快照】: 无论酷暑与寒冬,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喧嚣与功利,无论当代木刻遭遇怎样的清冷与误读,,20多年来,戴政生都至死不渝地坚守在自己的版画工作室,从未停息对木刻艺术精神的追求。他怀揣着对木刻艺术的坚定信念和强烈使命感,以一个艺术家坦诚、真实的心灵,以超越常人的毅力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月麟;略论鲁迅的木刻创作思想[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5期
2 李璞;;“黑白为主”论质疑[J];美苑;1982年03期
3 李丹;;鲁迅与MK木刻研究会[J];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08期
4 钟美鹳;;看中国版画重新崛起[J];中国美术馆;2007年01期
5 王颖;;解放区木刻发展的社会条件[J];美术观察;2005年11期
6 戴政生;;谈“新世纪中国黑白木刻艺术”的演进与方略[J];美术大观;2006年10期
7 宋晓霞;王华祥访谈录[J];美术;1991年07期
8 戴信军;代倩;;从解放区走出的著名版画家——刘旷先生的木刻艺术[J];西北美术;2007年02期
9 赵延年;;再谈刀法[J];新美术;1983年02期
10 李允经;新兴木刻艺术的总检阅——读《中国现代版画经典文献》[J];美术之友;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方德;;地域文化与地方志[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2 罗国彪;;地域文化特色在青岩古镇保护规划中的传承[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利民;;博物馆与地域文化[A];秦晋豫三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8年
4 傅广典;;重视地域文化的认定、发掘与保护——房陵文化圈启示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程波;;中国当代先锋电影的“泛底层”悖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6 何联华;;毛泽东诗词中的荆楚地域文化特色[A];毛泽东诗词研究丛刊(第一辑)[C];2000年
7 孔翔;陆韬;;传统地域文化形成中的人地关系作用机制初探——以徽州文化研究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康君;;现代化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地域文化的关联[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9 徐苏;;镇江六朝文化研究[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陈利华;;简论闽北地域文化的传统特征[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青瑜;文坛“独行客”观照地域文化[N];北京日报;2004年
2 宋常铁;公平一些吧[N];吉林日报;2004年
3 施立学;吉林地名与地域文化[N];协商新报;2009年
4 王向龙;地域文化到底惹谁了[N];中国质量报;2003年
5 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省社科联基地;地域文化的研究与开发[N];安徽日报;2005年
6 宁逸;气象宽阔的地域文化批评[N];文艺报;2001年
7 宋生贵;开掘民族与地域文化资源[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燕志华;地域文化,在援建中交融[N];新华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谢晓苏 朱光泽 晨迪;日本对战争的责任不能回避[N];成都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李欣;指导中国地域文化通览青海分卷编撰工作[N];青海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燕;地域文化与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殷晓峰;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与效应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班红娟;国家意识与地域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张海;前后蜀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李丹梦;“文学豫军”的主体精神图像[D];复旦大学;2006年
6 钟乃元;唐宋粤西地域文化与诗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相录;元稹生平与作品考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朴宰亨;论“第六代”导演的电影创作[D];复旦大学;2009年
9 李萌羽;全球化视野中的沈从文与福克纳[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毕荣建;论发表权[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岚;李R既俗髌返陌褪裎幕蚚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2 侯慧中;地域文化视野中的路遥小说及其创作心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黄夏;宋代书籍木刻插图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潇潇;郭祥正山水景观题咏诗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5 李小华;柳宗元辞赋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峻峰;论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地域特色[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胡永吉;李佩甫家族小说与文化选择[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韩苗苗;太行风情[D];西南大学;2009年
9 唐君红;巴金的文艺美学思想及其地域特色[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10 黄璐;聂震宁小说的地域文化书写及其意义[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818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281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