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民间传统雕刻的适形性特征

发布时间:2017-12-19 01:11

  本文关键词:民间传统雕刻的适形性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雕刻 适形性 特征 文化心理


【摘要】:本文以民间传统雕刻中具有适形性特征的作品加以分类研究,阐明适形性所体现的因材施艺的设计原则和规范性、易操作性的工艺特征,并分析了其所反映出的审美心理特征和社会文化心理模式。
【作者单位】: 保定学院美术系;
【分类号】:J305
【正文快照】: 适形造型是指其内部造型适应于既有的外部轮廓或框架而构成的一种造型。由于要适应轮廓或框架,因此造型具有明显的限制性,可以说是一种被动造型。其内部造型与外部轮廓或框架互相利用、互相制约,共同构成完整的整体。适形造型在平面的装饰造型研究中论述较多,尤其是图案学中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强昌文;;契约伦理与当代中国权利立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刘怀光;李琳;;流行文化影响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道德后果[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包鹏程;《奥德赛》的结构与潜结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丁厚祥;论“意象”美术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潘志亮;论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折射的时代精神[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6 程小平;;论江西诗学形式与内容的内在矛盾[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7 王丽;;从王维苏轼山水诗看“唐诗”“宋诗”的美学特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8 杨建;;建筑企业员工培训的误区与对策探讨[J];安徽建筑;2008年03期

9 刘明来;;论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盖光;;生态:引发中国文学传统的现代阐释[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渐;谭曦;吴朝阳;张杰;张靖;孔军辉;;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于凤花;李明;;人本主义关于孤独感的理论探讨[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吴克明;;网络文化的政治哲学审视[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4 贾艳飞;孔令龙;;城市社区生活廊道构建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妍;;基于农民行为心理的村庄规划设计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欧阳国华;;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快感人假设论纲[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7 杨金虎;;艺术学的构建[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8 迟洪燕;;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9 邓威;王冬冬;;当下中国美术教育的传承与流变[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10 邓经武;;何其芳与“花间词”及其文化启示[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海霞;人性化设计理念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体现[D];河北大学;2009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琴;基于消费心理诉求的品牌服装“女性化”倾向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文斌;体验性儿童玩具设计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胡成蹊;文学译者的人文素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刘晓玲;中西“离家”童话的一项认知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付晖;保健型园林营造探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李艳;乾嘉诗人舒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龚莹莹;虞山派诗人冯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托娅;商标音译的文化心理观照[J];修辞学习;2000年03期

2 殷国明;“狼性”与二十世纪现代中国文学(上)[J];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3 吴真;;中国节典之旅[J];出版广角;2008年03期

4 冯骥才;;年文化与生活本身[J];今日重庆;2009年01期

5 金载铉,张淑敏;经营活动:中韩两国人文化心理的对比[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6 李健;祥林嫂悲剧的文化心理解读[J];重庆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7 程钧;文学活动的文化分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8 欧孟秋;;“圆”的文化审思(外2则)[J];政协天地;2003年02期

9 牛志文;鲁迅、沈从文小说创作中文化心理异同探析[J];天中学刊;2004年04期

10 石兴泽;傅斯年与钱穆的交往和分歧[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秀菊;;浅谈文化心理与交际得体性的关系[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2 常敬宇;;论言语得体性的文化心理和语言策略[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3 刘宗和;;论日本作家自杀现象的文化心理[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刘晓梅;;南宋浙东学派的实学思想对浙江民众现代文化心理的影响[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海钟;;中国区域心理学与和谐社会建设[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李贵杰;;混沌理论对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启示[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吕小康;;“潜规则”盛行的文化心理根源及其现代性转向—潜规则的一个分析框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王晓丽;李晓文;;文化发展心理学方法论探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高勇年;张建智;;浅论法治建设应消除“运动”文化心理——学习董必武“不重视和不遵守法制现象”论断之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10 戴冠青;李小斌;;在文学想象中演绎闽南文化心理——对闽南民间故事的一种研究[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树荫;领悟以人为本 转变文化心理[N];中国质量报;2001年

2 温儒敏;对外交流重在消除文化心理隔阂[N];中华读书报;2010年

3 王旭晓;构建文化心理 应对生存困境[N];光明日报;2004年

4 北乔;智慧的穿越[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6年

5 刘士林;注重人物形象的现代转换[N];文艺报;2010年

6 潘凤亮;能否平视经典?[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吴华敏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民族意识的律动[N];阿勒泰日报(汉);2010年

8 花建;社会和谐进步的文化心理平台[N];文汇报;2006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张明禄;中国人发型背后的文化心理[N];北京科技报;2005年

10 张敬伟;车牌号删四是理性的公共抉择[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力;崇实厚生·回归自我[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2 佟金丹;徐,

本文编号:1306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306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4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