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雕塑艺术中的“虚”
发布时间:2017-12-22 16:27
本文关键词:浅谈雕塑艺术中的“虚” 出处:《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虚”这一字眼在国外的理解中含有“空白”、“空洞”之意,但是在中国,尤其在中国的文化领域,它又有着自身独特的涵义。这样的内涵主要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或者说它更体现在中国本土道教文化中“虚”的理念。映射到绘画艺术之中的“虚”,国内大部分艺术家都更多的是关注中国画和意象油画中“虚”的应用和表现,对于雕塑中“虚”的探讨相对空白,也缺乏将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雕塑艺术中的“虚”与绘画艺术中的“虚”具有同出一辙的文化根源,只是雕塑艺术的“虚”更多的是从绘画的平面性的表达转换为雕塑中的立体性的表达。其“虚”的表现存在于雕塑的“凹形体”和负空间,以及雕塑艺术家的意图和观者的心理。 关于雕塑中“虚”的应用与实践,至今并没有明确的理论支持,也尚未形成完整、全面的实践原则和方法,这也是本人此篇论文试图阐述和梳理的内容。希望借此论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公共艺术家重视和关注雕塑中“虚”的重要性,从而不断完善和提升公共艺术实践研究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305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昊;虚与实[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320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320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