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雕塑媒材应用的生态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公共雕塑媒材应用的生态性研究 出处:《江南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生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热门话题受人们普遍关注。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其原因:一是工业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和耗费造成的生态失衡、自然异化现象使人们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二是经济时代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大众一味追求物质财富,忽略了人文生态的精神家园。公共雕塑艺术作为城市文化精神的表达者和真善美价值观的艺术形式传播者,被赋予了时代的使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媒材是公共雕塑艺术的物质载体,是最根本的构成元素。媒材的不合理应用导致经济上的挥霍、资源上的浪费和人文情感的缺失、城市文化紊乱等一系列问题。公共雕塑媒材应用的生态性研究企足而待。 本文从我国公共雕塑媒材应用因缺失生态观念而表现出的诸多问题引发思考,引出公共雕塑媒材应用生态性研究的必要性,进而展开对公共雕塑媒材应用的生态性研究。先对公共雕塑媒材在生态性意义上进行概念界定、对其类别和历史发展沿革进行介绍。再从生态思想理念入手,追根溯源的挖掘公共雕塑媒材应用的生态思想渊源,寻求其深刻的发展理论依据。然后用例举研究的方法,根据各类公共雕塑因其性质不同而在媒材应用上的不同生态性偏向,进而分别从人文生态性、情感生态性、经济生态性和环境生态性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归纳总结艺术家们对公共雕塑媒材应用生态性方面的思考和探索,从而使媒材应用的各类生态性能被广泛而全方位认知和思考。然后在经济和环境生态性上体现本文核心的节约、环保和可持续生态理念,并对具有普遍节约、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义的媒材应用进行例举和探讨,希望能使其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借鉴。文章的最后对公共雕塑媒材应用的生态性发展提出建议并展望。 全文从生态思想溯源到媒材应用的生态性表现例举,再到媒材的生态性应用方式探讨,然后进行问题归纳和方法总结,最后进行展望。为使条理清晰,本文用其简明的思路,可以使受众范围扩大,从而有利于公共雕塑媒材应用的生态性文化的传播。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使公共雕塑媒材的选择性越来越多,人们发挥最大能动性和想象力,挖掘媒材的艺术和人文价值,媒材的不同选择和应用方式所体现出来的公共雕塑艺术也必须是符合时代主题的。艺术家们也需与时俱进、积极转变传统价值观,使艺术创作理念与媒材应用的各种社会价值同步。而当今生态性话题已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思想觉悟的提高,公共雕塑的精神文明传承已不言而喻,对媒材应用的生态性认识和把握应当赋予更深层次的涵义和思索。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31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慧;;当代居住环境中的公共艺术[J];艺海;2011年06期
2 郅敏;张伟;沈烈毅;夏天;刘礼宾;尚荣;宋伟光;孟禄新;;关于雕塑与公众关系的一次笔谈[J];美术观察;2011年07期
3 李军;;水墨画当代艺术表现的多元性存在——我在创作中对媒材运用的体验[J];中国艺术;2011年02期
4 李金仙;也谈雕塑艺术的公共性[J];艺术·生活;2005年03期
5 李鹏斌;;漆语——漆画的媒材与语言[J];艺术.生活;2011年03期
6 王南溟;;记事的图画:一种新艺术——王纯杰的绘画[J];山花;2011年15期
7 熊永平;;语言限定与精神自由——版画创作琐谈[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夏贝倍;公共空间的视觉艺术——纽约街头雕塑[J];艺术·生活;2005年01期
9 陆军;孟繁玮;刘漫;吕品昌;;让雕塑真正深入百姓的生活和思想中——吕品昌访谈[J];美术观察;2011年07期
10 杨碧香;;谈当今媒材之变对艺术教育的启示[J];艺术教育;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聂维斌;;艺术与现代技术的整合——关于电脑美术现状与发展的思考[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2 王晓梅;;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藏品管理[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潘擎;;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面孔”及我的版画创作[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翁剑青;公共雕塑要有公共精神[N];上海证券报;2011年
2 丛晓燕;滕霄:守望心灵[N];北京商报;2010年
3 杨琳;中国公共雕塑需要专业推广者[N];上海证券报;2007年
4 王怿文;公共雕塑该怎么保护?[N];华东旅游报;2006年
5 杨琳;公共雕塑在中国将大有作为[N];上海证券报;2007年
6 邹文 张雪;奥运与雕塑:体育精神与造型艺术的相互理解与支撑[N];中国艺术报;2008年
7 皮道坚;画出清明二月天[N];美术报;2010年
8 杨占元;城市雕塑之管见[N];中华建筑报;2006年
9 蔡葩;让艺术回归自然[N];海南日报;2006年
10 记者 何可;街头雕塑有“法”管了[N];河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琥;漆艺术的传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欣欣;公共雕塑媒材应用的生态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2 吕迪;试论公共雕塑的情感传达[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陈睿;公共雕塑媒介中水的当代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4 李敏;试析公共雕塑在公共空间的和谐构建[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5 荆琦;无锡古运河公共雕塑调查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李建华;公共雕塑与环境的关系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李舵;媒材的精神性[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8 叶红;杭州公共雕塑考察[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9 张琴;公共雕塑的植物配置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10 吕迪;试论公共雕塑的情感传达[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321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321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