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徽州雕刻艺术传承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7-12-23 18:26

  本文关键词:徽州雕刻艺术传承与创新 出处:《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徽州雕刻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创新 可持续发展


【摘要】: 徽州始于宋宣和三年,由黟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歙县、绩溪县所组成,形成了稳定的格局。徽文化作为一种传统历史文化,就是我国古代农耕社会后期并在徽州地区中所产生的杂糅着儒佛融通思想的中华文化的缩影。而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以徽州居民为主的徽州传统建筑文化。在徽州建筑中,徽州雕刻与其巧妙得融合,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建筑装饰风格,它反映的是古徽州人们的思想、道德、精神追求和民情风俗,体现了古徽州人民的无限智慧。 徽州木、砖、石“三雕”,就是在如此发达的徽文化大背景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历史源于宋,儒家文化和程朱理学、新安画派、徽商都曾深刻影响着徽州雕刻的发展,木雕的华丽、石雕的粗犷、砖雕的细致,都充分体现着徽州雕刻的艺术特征,民间习俗与传统题材的交融、寓意图案的意义则蕴藉着徽州雕刻的文化内涵。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雕刻虽历经上千年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教育价值尤其是潜在的再创造再应用价值。我们应在真正理解上述价值的基础上,解决好徽州雕刻再创造再应用中的诸多问题,通过政府与社会的大力扶持、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艺术吉祥图案的传承与超越、对古希腊雕刻艺术的借鉴、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的建立和传承人的保护等有效途径,促进徽州雕刻的可持续性发展,并将如此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转化为造福于社会的生产力。 本人到徽州地区进行了考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在对徽州雕刻艺术文化内涵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深入认识传统的工艺美术成果;探索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首先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安徽省徽州雕刻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价值,强调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文化生态保护法则的融合;研究新的商业文化观及应用价值观对徽州雕刻艺术“原生态”发展的影响,把民间装饰艺术的元素和现代设计法则有机结合,通过剖析安徽省徽州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特征、造型方法和制作工艺,展现多彩表层下的内在文化特征,为“本土化”的现代设计艺术提供借鉴和指导。其次,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寻找出路;以徽州雕刻艺术研究为主线,揭示徽州雕刻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社会经济、民俗文化、艺术流派等之间的关系。最后对徽州雕刻艺术进行抢救、保护、传承和创新的实践研究,力求突破传统研究思路的巢臼,加强对保护效果的探索,寻求有效传承的最佳手段。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309.2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袁哲慧;高玉卓;江滨;;徽州“三雕”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价值[J];美与时代(上);2012年08期

2 任玉;;浅析徽州雕刻装饰及其艺术价值[J];中国-东盟博览;2012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魏菲娅;徽州民间图形符号的传承与发展[D];安徽工程大学;2012年

2 张调亮;徽州民居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25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325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a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