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勘受人天供养的圣者——资寿寺十八罗汉

发布时间:2017-12-26 23:32

  本文关键词:勘受人天供养的圣者——资寿寺十八罗汉 出处:《山西档案》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罗汉 资寿寺 明代


【摘要】:灵石资寿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十八罗汉的传奇经历是海峡两岸共同保护中华文物的创举,郭成保精湛的修复技艺又增添了其传奇色彩。罗汉塑像置于三大士殿南北两侧,其个性鲜明、极具地域特色的塑像成为明代罗汉造像艺术中的精品,对研究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具有极高价值。
[Abstract]:Lingshi is just the temple is a national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The eighteen arhat legend is cross-strait common Chinese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initiative, repair skills Guo Chengbao superb adds the legendary. Lohan statue placed three on the South and north sides of the disabilities hall, statues of distinctive,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g Dynasty became the arhat statue in the boutique, has a very high value for the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painted sculpture art.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山西佛教史”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YJC730012
【分类号】:K879.3;J305
【正文快照】: 灵石资寿寺是以佛教为主、道教为辅的和合型寺庙,该寺于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彩塑、壁画和藻井是该寺的三绝,十八罗汉彩塑是明塑罗汉中的精品。十八罗汉的传奇经历演绎了海峡两岸共同保护中华文物的一段佳话,更增其文化内涵。一、资寿寺罗汉的传奇经历资寿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赛勇;;资寿寺十八罗汉塑像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0年07期

2 柴泽俊;失而复得的的瑰宝──灵石资寿寺十八罗汉头像回归纪实[J];文物世界;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伟良;;“武中道场”的历史源起评述——兼论少林武术起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2 邱震强;王利娟;熊慧;刘裕红;;《庞居士语录》校读札记[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陆离;;敦煌文书P.3885号中记载的有关唐朝与吐蕃战事研究[J];中国藏学;2012年02期

4 王耘;;“寺”字从女真语到满语的音变分析——兼谈中原佛教在东北地区的本土化[J];东北史地;2009年01期

5 刘雁翔;;杜甫《山寺》诗与唐代的麦积山石窟[J];敦煌学辑刊;2007年03期

6 伍成泉;段晓娥;;敦煌本《老子说法食禁诫经》研究[J];敦煌学辑刊;2008年03期

7 杜正乾;唐病坊表徵[J];敦煌研究;2001年01期

8 刘文锁;尼雅浴佛会及浴佛斋祷文[J];敦煌研究;2001年03期

9 刘海宇;史韶霞;;青岛市博物馆藏双丈八佛及相关问题探析[J];敦煌研究;2011年04期

10 李昌平;;论天台宗止观学说对董其昌画学思想的影响[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葛英颖;汉地佛教服饰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朱维;王国维文学批评的接受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晓晶;六世班禅进京史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叶娇;敦煌文献服饰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姜哲;中西方诠释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安娅;西夏文藏传《守护大千国土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8 李斯斌;玄言诗批评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景盛轩;敦煌本《大般涅i镁费芯縖D];浙江大学;2004年

10 邱忠鸣;北朝晚期青齐区域佛教美术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荣梅;禅宗“自然观”的理论内涵与美学意蕴[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桑春花;汉地佛教文化视觉符号的演变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3 尹星;克孜尔大像窟中伎乐图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蒋少华;六朝江东佛教地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陈瑞霞;唐代皇家功德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薛春华;禅宗语录熟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省丽丽;藏区青少年儿童出家问题的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邓文斌;七年级地理教材中外来词的组成与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娟;云南竹枝词民俗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亓恒娜;《现代汉语词典》佛源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亦斌;;圣主求贤按画图[J];中国书画;2004年12期

2 育文;;陈大络泼墨赈灾[J];统一论坛;1998年05期

3 武婧;刘静伟;;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皇室女装的比较[J];国际纺织导报;2010年02期

4 张渝;;议议“复议”[J];中国书画;2010年01期

5 王愿石;;明代院体人物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6 袁媛;;《童学书程》章草、草书选帖特点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08期

7 王海;苏瀚宇;;明代宫廷画家李在考略[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伏建民;朱丹;;明代大山人王zI登[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庞瑾;;明代书籍插图艺术生产的总体效益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年04期

10 傅红展;;宸翰与书坛流风(上)——对明代宫廷书法的观察[J];艺术市场;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广熙;;剪纸·年画与民俗[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8——辽海讲坛·第六辑(民俗卷)[C];2010年

2 浦玉生;;中国古代水浒木刻画研究[A];水浒争鸣(第九辑)——2006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姚爱强;;略论“和谐”意识在中华造物设计中的体现[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王军;;中国古代农耕图像初探[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5 李阐;;漫画是个鸟[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6 刘德龙;;遵循修复原则,提高科技含量[A];传统装裱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光谱;;汉代石刻与仿汉石刻画像漫画[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8 何明;周益民;;论地域文化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浅析武汉“楚灶王大酒店”室内设计[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9 陆寿麟;;在传统装裱技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代序言)[A];传统装裱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周保平;刘尊志;;汉画吉祥图像的图像学解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渊清;创新——书法艺术的永恒主题[N];美术报;2008年

2 胡琦;用水墨凝聚“无锡力量”[N];无锡日报;2007年

3 杨卫列;对陈传席先生有关重新排序《兰亭序》、《祭侄稿》“八大理由”的评点[N];美术报;2008年

4 余秋雨;漫天彩霞映溪山[N];文艺报;2006年

5 赵智强 赵文婧;饮中八仙歌[N];中国商报;2005年

6 俞喜平;虎年金银铤续写传奇(上)[N];中国黄金报;2010年

7 湖南益阳师范学校 郭启明;重新审视明代书法艺术[N];美术报;2002年

8 记者 卓兰花;“突出地域特色这条路走对了”[N];海南日报;2009年

9 张球;石之美 雕之精 工之耗[N];美术报;2008年

10 郝文;中国古代有油画吗[N];中国文化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明松;明代绘画史学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2 鞠文俐;论朝鲜时代后期传统家具[D];清华大学;2009年

3 纪学艳;张丑书画鉴藏与著录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4 董立军;中国古代造像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5 赵权利;中国古代绘画技法、材料、工具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1年

6 刘雁;中国古代设计艺术中的“动感”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吴克军;中国古代书画潜市场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2年

8 陈见东;中国古代画论逻辑结构论[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9 陈龙海;中国古代“线的艺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晓霞;中国古代植物装饰纹样发展源流[D];苏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晶;接之如生 呼之欲应—明代肖像画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2 刘虎;明代木刻人物画题材与风格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文峰;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与时代的肖像画相互之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奇军;中国明代文官服饰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任晓明;董其昌的书法与绘画关系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杨志;蒲城传统土布纺织工艺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6年

7 毕小君;抗战至八十年代重庆山水画地域特色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王永亮;明代木刻版画中的创新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陈俊堂;王世贞书法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韦静雯;中国古代车的渊源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339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339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5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