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粘土雕塑创作与材料认知
发布时间:2017-12-29 22:04
本文关键词:纸粘土雕塑创作与材料认知 出处:《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雕塑创作中材料的运用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材料不仅关乎形态本身语言的传达,也同样关乎恰如其分的艺术表现,更能体现出创作者与作品情感上的微妙关系。当下的艺术创作在表达精神内涵的前提下,往往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创作方式,一为通过设计对已知材料的使用,继而完成作者内心的想法,二为由材料出发,推及出新的想法和认识——其中前者基于使用传统材料的既定语法,后者则偏向探索已知材质的新语法,以及发掘身边的新材质语言。相对于传统方式的创作步骤,与材料对话的方式更容易开展实验性的创作,这样不仅可以释放创作者情感,更有助于新知识、新想法的贯通融合,从而完成将人文思想外化的过程。通过以纸粘土做为主要材质的探索创作,笔者做了有关材料认知过程的研究,从2014年至今完成了二十余件雕塑作品,其中包含了就木材、钢铁、纤维、塑料等综合材质的结合尝试,并涉及对日常生活、女性身份、宇宙时空、宗教神话等多方面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探究了纸粘土材质的特性与表现力,并通过它的材质语言丰富了自己作品的内在含义,将感情融合到了材料本体的认知上。在自我情感抒发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了材质在以往艺术家成长中的推进作用,从而更加清楚观念生成与材质表达间的能量转换关系。本研究采取文献查阅、经验总结、跨学科研究和探索性研究的方法,从总体上分为三个部分完成:第一部分将探讨思想认知与材质之间的关系,说明能量是如何在两者之间转移的。其中首先要指出材料的定义范围,即不等同于原料的概念,以及和情感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后概述在艺术创作中材质语言所展现的相关属性,最后列举约瑟夫·博伊斯、比扬·诺格、妮基·桑法勒等艺术家是如何在具体的实践中通过材料丰富作品及完善人格的。第二部分将由自身的实践出发,首先讲述发现纸粘土材质的过程,之后分析纸粘土材质的特征与表现力,最后结合自己的创作进一步说明材质是如何促进个人哲思的完善的。第三部分是通过最终的毕业创作,将自己的所学所想做一个完整的汇报,以更深入的说明个体思想与材质之间的互动关系。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305
,
本文编号:13520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352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