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清后期徽州木雕艺术的装饰性特征——以宏村承志堂为例

发布时间:2017-12-31 07:17

  本文关键词:清后期徽州木雕艺术的装饰性特征——以宏村承志堂为例 出处:《装饰》2013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徽州 木雕艺术 装饰性 特征


【摘要】:清后期徽州古民居的木雕艺术以其强烈的装饰性特征为世人所关注。本文以有"民间故宫"著称的承志堂木雕为例,从其题材内容、构图特点、表现手法、色彩配置四个方面对其装饰性特征进行探讨分析。目的是研究其特点成因,总结徽州文化的发展成果,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以此探索其对当代装饰设计发展的影响与启示。
[Abstract]:The woodcarving art of Huizhou ancient folk house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was concerned by the world because of its strong decorative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takes Chengzhitang wood carving, which is famous as "The Imperial Palace", as an example, from its theme content,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performance technique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causes of its decorative characteristics, sum up the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of Huizhou culture, and excavate and carry forward the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n order to explore its contemporary decorative design development of the impact and inspir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
【分类号】:J314.2
【正文快照】: 徽州位于今天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安徽南陲一侧,在历经明、清、民国长达三四百年时间中,徽州地区在金石、碑刻、版画、琢砚、嵌漆、竹刻、建筑雕饰等方面为我们留下大量雕刻遗存,遍布于徽州旧辖的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其装饰之美令人叹服,尤以木雕为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程波涛;;明清徽州建筑雕饰的意象构成模式与文化解析[J];学术界;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明海;周波;孙维义;;基于全系统设计背景下的徽州宏村传统聚落的规划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2 李淑;;浅谈徽州古民居庭院布局与室内装饰的特点[J];消费导刊;2007年11期

3 谢震林;;解析徽州古民居室内装饰的地域特征[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9期

4 李淑;;徽州古村落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08期

5 黄春岚;;浅谈安义古村民俗与木雕艺术的文化意蕴[J];南方文物;2007年03期

6 晏铭;;徽州木雕山水风景题材的图式研究[J];理论与创作;2010年05期

7 王涛;;繁与简的形式美感——徽州木雕与非洲木雕的比较[J];美术向导;2009年05期

8 曹伟;叶喜;;从审美情趣浅谈徽州传统民居的木雕装饰[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8年03期

9 朱胜甲;;徽州装饰木雕对吉祥文化的表现[J];美与时代(中);2013年03期

10 王雪峰;;徽派民居风景特点把握与速写语言选择——以安徽黟县西递、宏村徽派建筑为例[J];文化月刊;2009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庆军;承志堂的图像[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江保锋;徽派古民居装饰艺术的表征及延展性开发[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朱米娜;徽州雕刻艺术传承与创新[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刘春景;徽州建筑环境符号的场所语义探源[D];山东大学;2011年

4 唐美玲;传统屏风装饰艺术及其现代衍变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09年

5 刘鸿燕;中国传统卧具造型特点的现代审美意义[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廖春苗;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运用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7 尹卿;论徽州古民居的审美意境[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薛黎静;徽州竹雕艺术的研究与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朱华;岭南园林建筑雕饰语言特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苏;赵家英;;初探徽州民居木雕建筑[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年05期

2 陈培一;中国木雕艺术的领军人物——陆光正[J];雕塑;2005年02期

3 苏伏涛;天工人可造 人工天不如──滇南民居的一类木雕艺术[J];民族艺术研究;1995年03期

4 都一兵;;黄杨之美——王家黄杨木雕学派作品展观感[J];浙江工艺美术;1996年03期

5 马勇;;股市跌跌不休 木雕红红火火[J];艺术市场;2008年11期

6 周琦 ,丁苗;汤春甫与天台山木雕艺术[J];东南文化;1994年02期

7 孙振华;触觉·木质·心境——关于魏华的木雕艺术[J];艺术界;1996年06期

8 杨成寅;;王凤祚木雕艺术学派的成就和发展前景[J];浙江工艺美术;1996年03期

9 葛公尚 ,李桂钧;闻名遐迩的非洲乌木雕艺术[J];中国民族博览;1997年02期

10 游良照;;中国木雕之翘楚——仙游木雕的传统特色与发展态势[J];雕塑;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丽娟;;石市竹木雕艺术之乡调查与思考[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王雯萱;;试论永丰现代民间绘画的装饰性[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吴青林;;关于色彩艺术的一点思考[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彦红;王静;王顺辉;;雕塑艺术中的形式问题[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5 刘鸿武;;紫禁城建筑的石雕装饰[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C];2000年

6 孙奕;孙延;;抽象色彩设计语言的可视化定位[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王德舜;魏鸿蕴;;工笔花鸟画装饰美的新探索[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8 刘桂荣;;外观设计和其邻接领域的异同[A];专利法研究(1991)[C];1991年

9 茹爱林;;论汽车内饰纺织品的色彩设计理念[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潘鲁生;;传统汉字图形装饰[A];“岁寒三友——诗意的设计”——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参忠 合肥参中工艺木雕厂;浅谈木雕艺术[N];安徽经济报;2009年

2 记者 李天池;群力新区中国木雕艺术展览馆设计完成[N];黑龙江日报;2009年

3 记者 朱秀敏;首届漳台根木雕艺术精品展开幕[N];闽南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马洪超 齐平 庞彩霞 魏永刚;潮州木雕:艺苑有奇葩 妙手巧雕琢[N];经济日报;2010年

5 报道组 楼天茂 刘小红;东阳打造全国最大木雕文化博览城[N];金华日报;2011年

6 张荣贵;中国的木雕艺术[N];中国特产报;2004年

7 王月良 司建忠;艺术·文化·财富[N];河北科技报;2009年

8 记者 吕晓扬;潮州木雕在生产性保护方面成效显著[N];潮州日报;2011年

9 记者 李荔;枯木跳起灵动之舞[N];北京科技报;2011年

10 韶关日报记者 李方静;南华禅寺受赠木雕《法界源流图》[N];韶关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薛拥军;广式木雕艺术及其在建筑和室内装饰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陈道义;古代汉字书法装饰之道[D];苏州大学;2008年

3 顾迎庆;中国人物画造型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4 蓝泰华;福建汀州(长汀)客家传统民间美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毅;论木雕在室内环境中的运用及装饰性[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2 张宪伟;试论水彩画表现中的装饰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覃雪恒;人物木雕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新的可能性[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4 黄河;宋杂剧绘画的装饰性特征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晶晶;现代装饰画的表达理念及应用探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高峰;黑白之间的对话[D];山西大学;2007年

7 郭晨;唯美一些又何妨[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顾燕;装饰性与绘画性的关系探析[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9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岳新;中国传统门饰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58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358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0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