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兽雕刻的象征性
本文关键词: 中国古代 象征性 情感力度 运动状态 生命体 情感强度 生理性 情感表达 极限值 生理极限 出处:《装饰》2004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
[Abstract]:......
【作者单位】: 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
【分类号】:J305
【正文快照】: 中国古代讲究象征,无论是象征自己的威严,还是象征对异己力量的征服,大多以神异怪兽为代表。如《山鬼》中对凶兽的降服,帝王陵前对狮虎的颂扬,都是以标树异己的方式予以展示的。然而从人自身的情感张扬的角度看,强力度的情感抒发也正是人的一种需要,它总要寻求与之相匹配的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象征性复仇与鬼灵文化──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侧议[J];黑龙江社会科学;1998年05期
2 李扬帆;;表象与意蕴:象征的设计意义[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02期
3 陈明正;演出的最高任务何在?——奤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中捯在黎明前死去》的演出[J];上海戏剧;1961年12期
4 白寅;何泽仪;;论文化产品的基本特征[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王科本;;传承六百余载的神韵——福泉阳戏面具艺术的象征性[J];电影评介;2008年13期
6 李丛中;象征:当前作家们的一种艺术追求[J];思想战线;1987年06期
7 赵捷;;形象与观念的复合——浅谈象征艺术[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8 埃尔温·莱斯 ,克里斯蒂安·多茨曼 ,远婴;新殖民主义与暴力压迫视听宣传中的辩证唯物主义[J];当代电影;1992年05期
9 周云飞;;大四心情[J];书城;2000年10期
10 海天;;婚仪趣俗[J];风景名胜;200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一平;;当代中国环境法在伦理回归中的理念重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2 程方平;;略论中国教育的重要传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陈光;;“造化随顺”的思想背景——松尾芭蕉的“造化随顺”与中国古代自然观[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4 丁海斌;陈凡;;中国古代官方科技档案之研究[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谢兵良;;弘扬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A];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培友;;“和”、“和谐”与“和平”思想及其演变轨迹[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7 刘笃才;;中国古代判例考论[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赵继伦;;《墨经》所呈现的中国古代思维方式[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9 张保成;;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初探[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10 杨红;徐秀娟;王素娟;施炳培;;象征性游戏测试在儿童康复临床中的应用研究[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远方;书架上的史前怪兽[N];北京科技报;2004年
2 记者 缪舢;北京茶商叫板免费品茶销售模式[N];中国企业报;2006年
3 李淑敏;礼学:人生的财富[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叶舒宪;“熊书”解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王虎成;缚住信息“怪兽”[N];中国国防报;2000年
6 李卫明;口袋里的怪兽还是精灵?[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梅贤明 本报通讯员 赵 颖;“双头怪兽”闹剧的终结[N];人民法院报;2004年
8 梓君;取消农业税:只具象征性?[N];中国财经报;2004年
9 张驭寰;6、中国古代哪一座城最有代表性,从规划上最能体现中国传统风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10 国忠;中国早期政治哲学的三个主题[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永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王强;货殖名物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3 陈欣;论闻一多的文化阐释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郑瑾;中国古代伪币研究—以宋代为中心[D];浙江大学;2004年
5 胡昌升;道教治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6 蒋传光;中国古代社会控制模式的历史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陈小葵;王权主义与中国社会[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赵晨;汉代画像艺术的“叙事性”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9 戴庞海;先秦冠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10 董立军;中国古代造像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华波;中国传统造物的生命精神及象征性[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李受泫;汉语动植物词语象征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柴慧芳;作为符号的象征[D];河南大学;2009年
4 郑林;论沙耆的油画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树刚;生命的呐喊[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玫;建筑艺术之“象征”美学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姜丽娜;《日瓦戈医生》的象征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占丽;时代灵魂的塑造者[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9 褚兴彪;中国剪纸的象征[D];苏州大学;2006年
10 丁甫志;D.H.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里象征与人物塑造及主题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795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479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