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游刃与有余——陈克的公共雕塑艺术

发布时间:2018-04-26 01:06

  本文选题:公共雕塑 + 无厚 ; 参考:《艺术评论》2017年11期


【摘要】:正陈克的艺术作品媒介非常丰富,形式语言也很多元,他不但创作了大量架上雕塑与实验性的装置作品,在大型公共雕塑创作中也屡出杰作。经常见到他为了公共项目的设计方案冥思苦想加班熬夜,但这些作品的最终落成时却并不会有用力过猛的感觉,而是体现出一种属于陈克的疏通豁达的气象,他自己称之为"折中"。《庄子·养生主》中说:"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
[Abstract]:Zhengzhenke's works of art are rich in media and diverse in formal language. He has not only created a large number of scaffolding sculptures and experimental installation works, but also produced masterpieces in the creation of large-scale public sculptures. I often see him working late for the design of public projects. However, when these works are finally completed, they do not feel too hard, but rather reflect a kind of open-minded atmosphere belonging to Chen Ke. He himself called it the "compromise." in Chuang Tzu's Health Preservation, he said, "the sword of this minister is nineteen years old, and thousands of oxen have been solved, and if the blade is new." The other one has space, and the blade has no thickness; with no thickness, it is restored to it.
【作者单位】: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
【分类号】:J3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伟;对我国公共雕塑艺术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美术向导;2000年05期

2 王峰;公共化的设计——谈城市公共雕塑与环境[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舟直;欧洲城市公共雕塑艺术[J];装饰;2004年09期

4 林梓波,赵兰涛;关于公共雕塑的思考[J];装饰;2004年09期

5 ;雕塑[J];全国新书目;2005年13期

6 蔡增斌;反思当代中国公共雕塑[J];东方艺术;2005年07期

7 唐家路;日本公共雕塑设计[J];设计艺术;2005年01期

8 董占军;欧洲公共雕塑设计[J];设计艺术;2005年01期

9 蔡增斌;当代中国公共雕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探索[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10 康乐;;关于公共艺术中公共雕塑的思考[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杨琳;中国公共雕塑需要专业推广者[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翁剑青;公共雕塑要有公共精神[N];上海证券报;2011年

3 ;由“公共雕塑美丑之争”引发的思考[N];美术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张亚萌;公共雕塑:在空间中博弈[N];中国艺术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邱家和邋杨琳;上海世博“变法”:应对公共雕塑爆发式增长[N];上海证券报;2008年

6 策划 潘欣信 王凯 撰稿 叶芳芳 夏超 俞越;“评丑”最终为“审美”[N];美术报;2012年

7 王怿文;公共雕塑该怎么保护?[N];华东旅游报;2006年

8 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让城市空间发生艺术“质变”[N];深圳商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睿;公共雕塑媒介中水的当代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2 李敏;试析公共雕塑在公共空间的和谐构建[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3 李楠;奥运城市公共雕塑应用分析[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4 荆琦;无锡古运河公共雕塑调查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李建华;公共雕塑与环境的关系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6 叶红;杭州公共雕塑考察[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7 吕迪;试论公共雕塑的情感传达[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8 周小牧;公共雕塑地域性差异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9 朱文豪;由工业遗址改造成的创意产业园公共雕塑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10 周鸿n,

本文编号:18037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1803780.html

上一篇:传承与蜕变  
下一篇:雕塑作品的运动表现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8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