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与“塑”——中西方史前雕塑语言的成因及比较
本文选题:雕塑语言 + 雕塑艺术 ; 参考:《装饰》2001年06期
【摘要】:正中国与西方雕塑艺术风格迥异,已成为标志中西方两大艺术审美特质和两大文明精神的显著区别之一。当我们逆流溯源贴近艺术行为发生的“原点”,“雕”与“塑”作为中西方雕塑的艺术不同归属和范畴的语言特征,清晰呈现“万变不离其宗”的某些“基因”。其中,为我们进一步揭示其两大雕塑风格乃至两大文化范式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认识基点。
[Abstract]:The style of sculpture art in China and in the West is quite different, which has become one of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ivilized spirit of the two major arts in China and the West. When we trace back to the origin of artistic acts, "carving" and "sculpture", as the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sculptures, clearly present some "genes" of the "eternal change". Among them, it provides an important understanding basis for us to further reveal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ts two major sculpture styles and even the two cultural paradigm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分类号】:J3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发榜;雕塑教学体系中的硬件与软件——试论傅维安先生开创的“构饰课”[J];新美术;1994年02期
2 赵萌;“雕”与“塑”——中西方史前雕塑语言的成因及比较[J];装饰;2001年06期
3 石村;;应回到雕塑语言本体来研究和讨论[J];雕塑;2008年02期
4 赵天智;论雕塑的独立身份与语言的独立性[J];美术观察;2003年12期
5 刘伟;;论雕塑创作的艺术生命力[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李砚祖;在山水与塑造之间——雕塑艺术家周鹏生及其作品[J];美术;2004年09期
7 钱海源;梁明诚和他的雕塑艺术[J];美术;1996年04期
8 刘玉庭;浅谈雕塑的色彩因素[J];饰;2003年01期
9 潘绍棠;环境雕塑三题[J];美术学报;2002年02期
10 徐运北;发刊词[J];雕塑;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勇;;关于雕塑教育的一点思考[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于小平;;后现代情境中的当代中国雕塑[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3 陈漓;易乐平;;现代城市公共环境中的雕塑[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4 刘鉴君;;平面雕塑与立体艺术[A];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立体图象技术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三期)[C];2009年
5 董亚巍;;试论中国铜镜与日本三角缘神兽镜的关系[A];全国第七届民间收藏文化高层(湖北 荆州)论坛文集[C];2007年
6 商春芳;;四川汉代雕塑艺术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文成;史南君;;宁波市江厦公园防洪堤设计思路探析[A];地方水利技术的应用与实践(第3辑)[C];2005年
8 贺莲花;江碧波;;水与雕塑的结合设计研究[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和红星;;城市雕塑贵在“画龙点睛”展现“文化特色”[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柴霖娟;马楠;刘有军;;心血管手术规划模型雕塑研究[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雕塑流派不再一枝独秀[N];中华建筑报;2004年
2 张润垲;浅谈雕塑艺术[N];中国水利报;2001年
3 朱虹子;2003中国福州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将办[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中国城市雕塑与中国精神[N];文艺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张小兰;亨利·摩尔怎么看[N];中国文化报;2000年
6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述;开启中国城市雕塑新纪元[N];吉林日报;2005年
7 ;河南“城市名片”好尴尬[N];中国旅游报;2002年
8 记者赖仁琼;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开幕[N];人民日报;2002年
9 特约记者 黄长秋 胡艳玲;现代生态园林雕塑艺术论坛召开[N];中国花卉报;2004年
10 王荣增;元代雕塑艺术及其瓷器装饰[N];中国文物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滕小松;潜在与显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2 黎日晃(Lai Yat Fong);元代雕塑艺术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刘立彬;民国时期现代雕塑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4 陈艳;共性·个性·女性[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5 赵迪;俄罗斯园林的历史演变、造园手法及其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殷双喜;永恒的象征[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7 邹操;后现代主义艺术观[D];吉林大学;2008年
8 孙璐;与环境共舞的建构[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9 窦志强;唐陵石雕的考古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何桂彦;形式主义批评的终结[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洋;雕塑与建筑—雕塑艺术中的建筑联系[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2 江颖;诗性空间—用雕塑语言诠释城市公园空间的形与意[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3 王新宇;雕塑语言协调性的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4 舒兴川;负空间雕塑语言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郑淼;中国具象雕塑语言拓变的当代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青;点、线、面在雕塑语言中的发展与运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建鹏;负空间雕塑语言探索[D];山西大学;2012年
8 丁凯;浅谈西方近现代写实雕塑语言[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9 熊永强;中国史前雕塑人像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郑蕾;建筑与雕塑的关系[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本文编号:2069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2069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