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抗非典纪念雕塑方案看公共艺术
[Abstract]:In the struggle of the people of Guangzhou against SARS, a number of anti-SARS heroes emerged. They risked their own lives and even sacrificed their lives. Their deeds and lofty spirit had a wide and profound impact on the whole society. In order to publicize and commend them,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the Guangdong Provincial CPC Committee, Pan he, Liang Mingcheng, Tang Daxi, Liming, Yu Chang, Zhong Zhiyuan and many other Guangzhou sculpture artists were organized by the Federation. A large-scale anti-SARS memorial sculpture was jointly created and designed under the name "defending Life"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Anti-SARS Memorial Square. In late May, the major media in Guangzhou announced to the public the creation plan of the sculpture. The sculpture scheme consists of three main parts: head image, ring wall band and sharp sword. Five white-dressed angel heads, about 5 meters high, are shaped by ring walls
【作者单位】: 广州美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分类号】:J30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振德;雕塑在公共艺术中的语言形式[J];雕塑;2001年S1期
2 邓乐,查常平;个人雕塑与公共艺术[J];文史杂志;1999年02期
3 徐永涛;“奥运·雕塑·城市文化”研讨会简记[J];雕塑;2003年04期
4 王满;雕塑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空间特征[J];雕塑;2005年02期
5 沈应平;寻求公共环境雕塑的协调性——以城市雕塑老子像的创作为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6 朱世郎;浅谈城市广场雕塑的设计[J];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7 杨明;;从架上雕塑到公共艺术——“借兵”雕塑展后记[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孟超;;关于城市公共艺术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1年06期
9 姚展雄;武海鹰:用生命跪拜雕塑[J];中外文化交流;2003年09期
10 文兰;;艺想之门的钥匙——空间艺术构成的随想[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漓;易乐平;;现代城市公共环境中的雕塑[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高贺;;谦谦艺术——隐藏于稻田景观中的艺术[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永涛;;论公共艺术和公民意识教育[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4 黄勇;;关于雕塑教育的一点思考[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5 于小平;;后现代情境中的当代中国雕塑[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6 彭杰;;论公共艺术在2008年北京奥运城市文化建设中的运用[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周进;;历届世博会里的公共艺术[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8 侯桂珍;周锦燕;;从“抗非典”看医护职业的神圣[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程宏宇;;南通城市文化与公共艺术建设[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10 ;抗非典知识点滴[A];吉林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沈红星;我市召开遗爱亭景区公共艺术雕塑设计汇报会[N];黄冈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张楠;公共艺术要“多数优先”[N];工人日报;2000年
3 邹文;公共艺术管理制度亟待完善[N];人民日报;2003年
4 邹文;北京亟待为公共艺术整容[N];文艺报;2002年
5 张坚;城市需要什么样的公共艺术[N];美术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许渊;让艺术融入公共生活[N];台州日报;2009年
7 本报见习记者 范昕;广告牌上的公共艺术 我们有多少路要赶[N];文汇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张聆听;公共艺术,让城市更美好[N];台州日报;2010年
9 张坚;公共艺术和城市雕塑[N];美术报;2000年
10 陈履生;只有公众执掌公共艺术的话语权才能反映公共艺术的本质特点[N];文艺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欣;基于互动的公共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张琦;南张楼公共艺术调查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3 周成璐;公共艺术的社会学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4 何小青;公共艺术发展路径的向度分析[D];上海大学;2011年
5 蔡顺兴;数字公共艺术的“场”性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6 滕小松;潜在与显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7 殷双喜;永恒的象征[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8 吴士新;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9 郭公民;艺术公共性的建构:上海城市公共艺术史论[D];复旦大学;2009年
10 李永昌;重塑魅力故乡[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宁;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与公共艺术的结合与运用[D];重庆大学;2010年
2 向颖;对立的思考[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房婷婷;新媒体条件下公共艺术中的互动形式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葛筠;场所·主题与整体性[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5 陈其端;现代城市公共艺术问题解析及其对策[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熊若蘅;当代公共艺术的文化内涵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7 姚远;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现代公共艺术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8 程虎;当代重庆城区公共艺术解读[D];重庆大学;2004年
9 伍清辉;诗意安居:居住区公共艺术整体设计[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10 郭晓颖;公共艺术视角下艺术与大众的互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60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2160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