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应当建立和发展民族雕塑教学体系

发布时间:2018-09-08 17:27
【摘要】:正中国有悠久的雕塑传统并有大量的优秀作品流传至今,可是在今天绝大多数美院的雕塑教学中,有建立在民族雕塑传统基础上的教学体系吗?有建立本民族雕塑教学体系的自觉意识吗?似乎没有。应该承认,我们过去几千年雕塑艺术在师承传授方面未曾有过规模化、系统化的学院式教学体制,有很多东西都停留在“经验”状态,还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理论,虽有一些造型的“口诀”和表现程式,但要进行规模化的现代雕塑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也正因为如此,本世纪初才有一批批有志者远涉重洋去学习西方雕塑艺术,研究和引进西方的雕塑教学模式,他们对我国初创期现代雕塑教学的贡献是应该予以肯定的。但这只是过程而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还是应该放在发展本民族雕塑教学体系方面。但是至今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有清醒、自觉的认识吗?
[Abstract]:There is a long tradition of sculpture in China and a large number of excellent works have been circulated to this day. But is there a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the National Sculpture tradition in most of today's art academies? Is there a conscious awareness of establishing the National Sculpture Teaching system? It seems that No. It should be admitted that we have sculpture art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re has never been a large-scale and systematic college-style teaching system in the aspect of teachers'inheritance and imparting. Many things have remained in the state of "experience" and have not yet formed a more complete and systematic theory.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pithy formula" and expression formula of modeling, it is far from enough to carry out modern sculpture teaching on a large-scal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a group of aspiring scholars have traveled far and wide to study western sculpture art and to study and introduce western sculpture teaching mode. Their contribution to modern sculpture teaching in the early stage of our country should be affirmed. But this is only a process rather than an end. Our aim should still be put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sculpture teaching system. But so far, do we have a sober and conscious understanding of this issue?
【作者单位】: 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
【分类号】:J3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世界现代雕塑精选[J];艺术·生活;2001年01期

2 吕品昌;;空间的突破——20世纪的西方现代雕塑[J];艺术·生活;2001年01期

3 解俊;;构成教学的分析和总结[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年12期

4 李励;;论观念艺术对现代雕塑变革的推动作用[J];创意与设计;2011年04期

5 董翎;;多媒体在艺术设计双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青春岁月;2011年18期

6 孙利;;结合“描”与“写”的素描教学[J];艺术教育;2011年07期

7 ;世界现代雕塑精选[J];艺术·生活;2001年02期

8 武晓楠;;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9 曾倩婷;;现代雕塑的“因循”与“革命”[J];美术大观;2011年06期

10 耿景华;;美术史论教学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荭;;对传媒艺术设计教学体系调整与改造的探索和实践[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2 朱孝平;;论高职视觉艺术教育素描教学改革[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刘向娟;;观念性——中国当代雕塑现象研究[A];2006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显波;;意象素描教学与创意思维引导[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曾军;;“思想者”的文化旅行及其意义——关于城市雕塑与公共空间的一点思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6 于小平;;后现代情境中的当代中国雕塑[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7 黄新霞;;另辟蹊径或走向灭亡——谈高等专科美术教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8 邱正伦;;美术教育思想和实践过程中的视觉思考[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王晓昕;;扬弃传统 指向实践——高职标志设计课程模式新探[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10 高飞;;浅析艺术设计专业素描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方向[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良仁 李禾文;张充仁——中国现代雕塑艺术家[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陈科;20世纪初的俄罗斯现代雕塑艺术[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上海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朱国荣;后现代雕塑更加观照人类自身[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潘耀昌;指引新中国油画的双刃剑[N];美术报;2007年

5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潘耀昌;指引新中国油画的双刃剑[N];美术报;2007年

6 聂仕华;现代环境艺术中的现代雕塑[N];中国建设报;2000年

7 斐翔;现当代雕塑 养在深闺人初识[N];中国商报;2007年

8 廖少华;艺术没有顶点[N];美术报;2008年

9 倪敏;体味现代艺术 塑造美的永恒[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10 周少一;雕塑如何介入公共空间[N];中国文化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钱为;对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的再认识[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2 金捷;中国表现性油画创作教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3 刘立彬;民国时期现代雕塑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4 罗永生;走向“正规”[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5 陶宇;雕塑公园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瑞芳;论现代雕塑的材质美[D];山西大学;2010年

2 刘博;论现代雕塑和后现代雕塑中对材料的把握和运用[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3 蒋海岭;浅谈盛唐陶俑造型语言在现代雕塑创作中的应用[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4 蔡丽红;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的融合[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王展;论西方现代雕塑多位空间的视觉表达方式[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6 邓禧;建筑雕塑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徐丰;对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教学的再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于猛;雕塑教学浅谈[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段冬玲;呼应与嬗变:论现代雕塑艺术创作中陶瓷与多种媒材的异质同构[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10 刘婷;现代雕塑艺术中的形式构成结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311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22311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4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